通过韵律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行动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幼儿时期,尤其是5-6岁是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关键期。节奏感的培养是幼儿园音乐活动,尤其是韵律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韵律活动既能促进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对音乐节奏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韵律活动值得被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随机选取苏州市一所公立幼儿园大一班为对象。以5-6岁幼儿韵律活动为主题,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三轮韵律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观察,旨在探索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的设计要素,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等环节促进大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充分发挥艺术领域的美育及情感教育功能,探索如何通过韵律活动的组织促使幼儿融音乐感知、身体节奏和情绪情感为一体,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从而促进幼儿发自内心的音乐节奏感的发展。在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开展韵律活动的可参考依据,探讨促进幼儿节奏感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研究结果显示:韵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大一班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与感知、表现和创造。具体表现为:韵律活动促进了大一班幼儿对于音符时值、段落节奏强弱和节奏速度变化的感知与理解,同时发展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能力以及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创造性表现。研究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在设计实施发展幼儿节奏感的韵律活动时,教师应该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幼儿对于音乐节奏要素的学习,关注幼儿节奏发展的个体差异,并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进行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可以加入适当的故事情节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帮助韵律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幼儿的节奏感发展进行评价,关注幼儿音乐能力的长期发展和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及专业能力的发展。最后,研究者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现代的幼儿教师观中,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形象,包括其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从成人视角对幼儿教师形象进行的分析研究,而从幼儿视角进行的教师形象研究尚不多见且不深入。本研究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了幼儿对教师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喜好,本研究的结果既可以丰富幼儿社会认知
介绍了山东日照森博浆纸公司部分先进制浆设备及工艺的突出特点,主要是常压汽蒸菱锥式木片仓、DD洗浆机、低固形物蒸煮和两段氧脱木素。
本文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为对象,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
伴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上升到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第二和第三位,而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报道一种不用催化剂, 一步脱除NO的新方法--常压微波放电法. 探讨在(NO, He), (NO, O2, He)和(NO, O2, H2O, He)体系中微波放电脱除NO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NO, He)条件
目的:通过测量与分析腮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临床与CT影像学表现,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CT诊断价值,提高鉴别诊断。方法:通过收集我院经病理学诊断明确的腮腺肿瘤病人共253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病人共211名,腮腺恶性肿瘤患者42名;收集并且整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CT图像资料包括肿瘤发生于腮腺位置、密度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楚、形状是否规则、瘤内是否囊变、囊变区所占
合成了3个三环己基锡-2-(1,2-亚乙二硫)亚甲基-3-羰基-5-芳基-4-戊烯酸酯化合物. 用IR, 1H NMR, 13C NMR和119Sn NMR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标
多少年来,学生自进入小学一年级起,便按着课文安排的识字内容进行逐一的学习,这也是随文识字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刚踏入一年级的儿童各自都具有不同的识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