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影响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返回抑制是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一种抑制现象,有助于提高空间搜索速度和效率,优化对视觉环境的选择性注意,使人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有研究表明,返回抑制不仅受到外源性注意定向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上而下的策略性注意调控的影响。自动性的外源注意定向在婴儿早期获得较快的发展,并在毕生发展中保持稳定,然而策略性的内源性注意定向的发展则更像倒U型。本研究试图考察不断发展的内源性注意对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影响特点。研究选取2年级、4年级、7年级儿童为被试,依据线索有效性与内源性注意的关系设置了3种线索有效性水平、3种线索—靶子时间间隔,考察在不同时间间隔上,内源性注意对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影响特点。研究方法为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材料采用DMDX软件编程后在电脑中呈现,DMDX软件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靶子出现在外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间减去靶子出现在外周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间为返回抑制的量,也是研究的因变量。共分为两个分研究:研究一,采用觉察任务范式考察了3种线索-靶子时间间隔上,线索有效性对觉察任务中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研究二,采用辨别任务范式考察了3种线索-靶子时间间隔上,线索有效性对辨别任务中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更短的线索-靶子间隔上出现返回抑制。觉察任务和辨别任务结果一致表明,2年级被试在550ms的线索-靶子间隔上并没有出现返回抑制现象,而4年级和7年级被试则均出现了返回抑制。2、在觉察任务下,随年龄增长,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呈现从无到有趋势。具体表现在:2年级被试不受线索有效性的影响。在线索-靶子间隔为750ms条件下,各线索有效性条件上均出现返回抑制。说明在高线索和低线索条件下,2年级被试的注意并没有停留在对靶子位置具有预测性的外周线索化位置,而是被突现的外周和中央线索化吸引,致使注意从中央线索化位置再次返回到外周线索化位置时比返回到外周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更长,出现返回抑制。这表明,2年级被试对高线索、低线索并不敏感,并没有运用线索的有效预测信息自主的调整由线索化引发的外源性注意定向。在线索-靶子时间间隔为550ms、750ms、950ms的条件下,4年级和7年级被试在不同线索有效性下的返回抑制存在差别。在550ms和750ms的间隔上,4年级被试和7年级被试在高线索、低线索条件下均没有出现返回抑制,被试的注意并没有被中央线索化吸引,而是对外周线索化形成了注意依赖,说明被试意识到外周线索的预测信息,策略性的调整了注意定向。与2年级被试相比,4年级和7年级被试的内源性注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增强。4年级到7年级的发展则趋于平缓。在950ms的时间间隔上,4年级和7年级在高线索条件下返回抑制的表现出现分化,表明当时间间隔更长时,两年级被试间的注意调控的策略不同。7年级被试在950ms条件下的高有效性条件下,调整注意的策略性似乎相对的保守。3、与觉察任务相比,辨别任务的难度更大,所需的认知技能和工作记忆更多,因此返回抑制出现的机制也更复杂。在辨别任务中,线索有效性对被试注意定向的影响并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文化节,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物质文化与体育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现行的高校体育工作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难以适应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而提出
21世纪是媒介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媒体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和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构建以高校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且这种模式随着人类对教育、科技、经济发展
依据《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幼儿园园长提出了专业的要求。园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素养对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和功能强大的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Interactive whiteboard system,以下简称IWBS)自引入到课堂教学开始便广受师生的青睐,它既整合了现代多媒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多媒体画面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多媒体画面中。本文结合了隐喻理论与实践研
“庚子之乱”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向各国赔偿共计9.82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基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2001年7月,由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对中学语文教学及写作教学的理念进行了崭新的诠释,它提出初中学段作文教学的新
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或隐蔽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始出现介绍和研究潜在课程的专著和论文,从此得到课程领域界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潜心研究。新世纪以来,体育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