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企业数据的可获得性,大量文献比较了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出口企业不仅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而且还支付了高于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贸易分配效应研究中的新热点。虽然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有关中间渠道和作用机制的分析却是相对不足的。基于此,本研究从工资决定入手,分别从企业、劳动者、企业与劳动者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了出口对企业工资影响的作用机制,依次为企业生产率机制、劳动力构成机制以及租金分享机制——这为揭示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来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政府依据贸易的分配效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持。全文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以企业异质性理论和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理论为基础,分别推导了出口、企业生产率与工资溢价的关系;出口、劳动力构成与工资溢价的关系以及出口、工人集体议价能力与工资溢价的关系。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的联合数据,依次检验了理论部分提出的三个作用机制。第二部分在控制企业特征变量等影响因素后,检验了出口对企业工资的影响。考虑到可能的异方差与内生性问题,具体分析中采用了分位数回归与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生产率机制进行检验。最后利用分样本检验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生产规模、技术类型、续存时间、行业类别以及所有制下出口对企业工资溢价的具体影响。第三部分在控制企业与劳动力特征变量后,实证检验了出口对企业工资的影响。具体分析中采用了分位数回归与倾向评分匹配法。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劳动力构成机制并利用分样本回归比较了出口对不同学历层次、生产经验和性别劳动者的工资影响。最后讨论了出口对企业内性别工资溢价以及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第四部分首先构建理论模型测度了企业工人的集体议价能力。然后利用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出口对工人集体议价能力的影响,具体分析中采用了面板工具变量法。最后检验了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租金分享机制。第五部分是对全文主要结论的概括与总结,从贸易升级、产业升级、人才引进与优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基于上述内容,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劳动力资源也优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企业支付了比非出口企业更高的工资水平。然而,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并非全然取决于相对优质的外在条件。另一方面,出口有助于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实现更多的“租金分享”,提高企业内部的劳动收入占比,进而产生对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第二,从企业方面看:基础回归和倾向评分匹配法的估计结果都表明:在控制了企业特征变量及其他影响因素后,出口仍然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工资水平,这一结论在改变对出口变量的测度方式、剔除异常样本点以及引入更多的控制变量后仍然是稳健的。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出口对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企业生产率在出口提高企业工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规模较大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存续时间较长的企业、高技术行业中的企业以及公有类型企业中,出口对工人工资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第三,从劳动者方面看,无论是基础回归还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都表明:在同时控制了企业特征变量与劳动力特征变量后,出口仍然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工资水平。这一结论在改变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测度方式、改变对出口变量的测度方式、仅采用女性员工样本回归以及剔除异常样本点后仍然是稳健的。企业内部的劳动力构成在出口提高企业工资过程中发挥了中间渠道的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对高学历工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人以及男性工人的工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此外,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企业内的性别工资溢价与技能工资溢价。第四,从企业与劳动者的互动方面看:基础回归与面板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均证实了出口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工人的集体议价能力;在公有类型企业、高技术行业的企业、重工型企业中,出口对工人集体议价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更显著。出口提高了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利润的分享比例,这意味着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工人集体议价能力在出口提高企业工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存在三个可能的创新点:第一,从工资的决定问题入手,分别从劳动力需求方、劳动力供给方以及劳动力供求双方三个方面分析了出口对企业工资溢价的影响。相比目前的已有研究,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更完整,视角更全面。第二,着重探讨了出口对企业工资的作用机制问题。目前,针对中国企业出口与工资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出口与企业工资相互关系等问题上。而出口对企业工资的影响渠道或作用机制研究却相对寥寥。本研究实证检验了出口影响企业工资的三个作用机制——这是本研究最核心的创新之处。这一研究为揭示出口工资溢价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见解,也为现有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第三,本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把工人集体议价能力测度到企业层面。然后验证了工人集体议价能力在出口提高企业工资过程中发挥了中间渠道的作用,这意味着出口不仅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这在针对中国问题的同类研究是相对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