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人工气腹建立前后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变化,研究腹内高压(IAH)对SVV的影响。2.研究方法本临床观察选取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卵巢良性手术患者3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呼吸模式均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VT)8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脑电双频指数(BIS);气管插管后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值(CVP);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Vigileo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扩容于麻醉诱导后开始,手术开始前结束,以0.67ml/kg/min的速度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扩容,输注总量7ml/kg;扩容结束后手术开始,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补充生理需要量,维持出、入量平衡,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诱导结束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后(T0)、扩容结束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后(T1)、充气腹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 (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 (T4)记录SVV、CVP、BIS、气道压力值。以连续记录符合条件的5组数据的平均值为各时间点的结果。3.研究结果3.1气道压力的变化气道压力于气腹前(T0、T1)处于正常水平,于气腹期间(T2、 T3)明显升高(P<0.01),气腹结束后(T4)回落至气腹前水平(P>0.05)。3.2CVP的变化扩容后(T1) CVP较扩容前(T0)有所升高(P<0.05),于气腹期间(T2、T3)明显升高(P<0.01),去气腹后5min (T4)与气腹期间(T2、T3)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气腹前(T,)相比升高(P<0.05)。3.3SVV的变化扩容后(T1) SVV较扩容前(T。)明显降低(P<0.01),于气腹期间(T2、T3)进一步降低(P<0.01),气腹结束后(T4)回升至气腹前(T1)水平。4.研究结论在反映患者容量状态和机体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方面,SVV是比CVP更加敏感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扩容前后比较),但人工气腹(12mmHg)形成的腹内高压(IAP)会使SVV测量值降低,这与IAP引起机体的生理改变(心脏前后负荷、胸内压/气道压力的变化)有关,同时IAP明显改变CVP水平。SVV用于人工气腹情况下容量监测有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