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妨碍、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自然也就成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自我妨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妨碍是指在评价情境中或在评价情境之前,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预先有意地设置障碍或人为地夸大取得成功的困难程度,以保护自我价值或者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能力形象的一种策略。本研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在对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初二学生和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Rhodewalt编制的自我妨碍量表、刘惠军教授等编制的成就目标量表,分析了中学生自我妨碍的状况,并且对中学生自我妨碍、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学生自我妨碍的特点是:中学生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中生自我妨碍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妨碍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中学生成就目标的特点是:接近型掌握目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接近型掌握目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学生的接近型掌握目标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回避型掌握目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回避型掌握目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学生在回避型掌握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接近型成绩目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回避型成绩目标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 3.中学生的自我妨碍和学业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妨碍得分高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较低。 4.自我妨碍与接近型掌握目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回避型成绩目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回避型掌握目标、接近型成绩目标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5.自我妨碍既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又通过回避型成绩目标和接近型掌握目标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回避型成绩目标和接近型掌握目标在自我妨碍影响学业成绩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民间游戏起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具有就地取材、玩法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是儿童的重要玩
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研究灾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全球防灾减灾、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灾害学、地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结合我国基础教育
国际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内技术课程的普及和公民技术素养的缺乏,都迫切需要在我国高校开设技术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技术课程师资。为此,近年来国内已有几所院校开设了技术教育本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