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况下215/70R15轮胎温度与压力特性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胎的温度和压力是轮胎运行时两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参数,其对汽车和轮胎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自主开发的轮胎试验台,以215/70R15半钢子午线轮胎的温度和压力两个状态参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轮胎内外表面温度以及断面处温度场和胎压进行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工况下轮胎温度与压力特性的变化和爆胎时胎压的激跃变化,为轮胎安全提供预警。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自主开发的轮胎试验台,采集轮胎内外表面温度以及胎压和轮胎半径,获得轮胎非稳态状态下轮胎内表面的温升变化情况和稳态状态轮胎内表面温度,研究轮胎外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运行工况对轮胎外表面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建立轮胎温度与使用条件的线性关系。其次,论文选取橡胶模型为Yeoh模型,选取帘布层、带束层为加强筋模型;根据材料模型建立该型号轮胎的有限元模型,从充气断面宽,下沉量等方面且结合在不同压力不同载荷情况下轮胎的半径验证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该轮胎在静载状态下的各部位受力状态和接地印迹进行分析。然后,用Python编写程序读取轮胎在不同工况下的每个单元的应力应变数据,然后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生热率,用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读取生热率,通过USDFLD和HETVAL子程序完成生热率赋值,以轮胎内外表面的温度为边界条件不断调整对流换热系数,建立针对215/70R15轮胎温度场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轮胎断面温度场分布,建立轮胎断面处最高温度与速度、载荷和胎压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车速、载荷对轮胎气压的影响,建立轮胎压力变化模型;研究胎压激跃变化的规律,得到在自由状态下不同初始胎压,流通截面积下轮胎气压变化的曲线;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胎压信号确定爆胎压力梯度阈值,并验证爆胎压力梯度阈值正确性。
其他文献
砂岩本身的微结构特征使得下雨和流水等会让其内部吸收较多水分。含水砂岩的蠕变特性及其蠕变破坏,是理解该类滑坡问题并对其进行预警和防治的一个核心问题。砂岩蠕变破坏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含水率与应力水平作用下对其蠕变性能和破坏过程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楚。据此,本文将对砂岩吸水特征及其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同加载应力水平时的蠕变特征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并对砂岩通向破坏过程的临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通过砂岩单
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多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关注以及需求越来越多。例如,运动模拟器在驾校培训学员方面的应用,在赛车游戏领域的应用等。目前模拟器的结构大多数基于Stewart机构,受制于其布局的特点,该类机构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本文设计出了一种应用于汽车驾驶场景的运动模拟器,是通过Stewart变异而来的6-UPS机构,其解耦性较好,可以用于现代化教学、娱乐和军事等方面。设计了一种新型布局
本课题以具有主动悬挂的三轴重型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多轴转向系统与主动悬挂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对多轴转向系统和主动悬挂系统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6YFC0802902)。,建立考虑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耦合关系的整车数
抑尘喷雾车作为城市中的固有产品,不仅代表着城市形象也展现其文化价值,所以其“外表”造型在其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抑尘喷雾车的造型未能考虑其消费群体的感性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产品内在功能到外观造型仍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计算,所以改善用户对现有产品满意度,提高抑尘喷雾车造型设计的创新性是大势所趋。本课题旨在以目标用户的感性需求作为出发点,解析感性意象与抑尘喷雾车造型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为了提
TWIP钢由于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在复杂汽车结构件及安全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TWIP钢由于回弹严重等问题并未在汽车零部件的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汽车底盘上的部分结构件在实际冲压成形及服役时均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但是目前对TWIP钢板承受循环载荷的变形行为缺少认识。因此为TWIP钢在汽车零部件中广泛应用,对TWIP钢循环加载力学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以TWIP950钢板为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保护乘员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车门防撞梁作为车门内部的主要加强件,能够减小车门受撞击产生的变形,提升其刚度和吸能性能对于汽车侧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强度钢车门防撞梁进行结构优化以提升其整体性能,并分析其热冲压成形性,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明确了防撞梁的性能评价指标,基于三点弯曲试验建立了性能检测的有限元模型,对原车门防撞梁进行性能分析,论证模型合理性;选取合适的截
应急救援车辆作为陆地救援设备,经常行驶在凹凸不平的非结构化路面上,传统的被动悬架已无法满足应急救援车辆的机动性、平顺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需求。而主动悬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的实时控制,实现调整车身姿态和减小振动幅度等功能,可显著提高应急救援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FYC08029
为延长发动机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取得更好的冷却润滑效果,商用车发动机大都采用大容量油底壳。为增大油底壳储油量,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板料经过两次拉深之后,得到油底壳深腔和浅腔的基本外形,随后在油底壳两侧焊接两个等大的储油槽,焊接成形的油底壳存在疲劳失效的风险,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针对焊接式油底壳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大容量免退火处理的整体式油底壳的成形工艺。具体为板料在经过两次拉深之后得到收口整形毛坯
转向节是汽车底盘中关键零部件之一,承受着由车轮传递而来的复杂道路载荷,转向节一旦发生破坏,造成的后果无法估计,其中最主要的破坏形式为疲劳破坏,因此对转向节准确的疲劳性能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转向节疲劳失效主要发生在随机载荷下,而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分析不同于恒幅载荷,零件承载呈现多轴应力状态,因此常用的单轴疲劳分析方法在原理上并不适用转向节的疲劳分析。目前对于汽车底盘部件的疲劳分析仍以单轴分析为主,虽然有
应急救援车辆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是其机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主动悬挂系统是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提高具有主动悬挂系统的多轴应急救援车辆的行驶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0),以基于惯性调控悬挂系统的三轴应急救援车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全轮转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