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1840-1912)天津城市防御体系的布局与演变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之下,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场近代化变革中走在了最前沿,其军事防御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天津的军事防御体系还一直承担着拱卫京畿和守护天津的军事职责。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天津的城市防御体系在变革前后分别如何布局?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二,城墙和炮台等防御设施的功能和重要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天津的城市防御体系是否承担起了拱卫京畿和守护天津的军事职责?在研究问题的指引下,本文选择清末天津城市主要建成区域的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力图展现不同时期的城市防御布局,并通过纵向对比了解军事变革的具体内容,同时探究天津军事防御体系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守护情况。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了历史资料较为丰富的1846年和1899年两个时间节点,在历史地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两个年份的城市地图,并通过收集清末的防御设施和兵力数量等军事数据,最终建立起了以城市环境、防御设施和兵力数量为基础的三层数据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运用现代的城市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和潜能模型等方法,在GIS平台上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处理。通过对防御设施和兵力数量分别进行核密度分析,可以了解军事单位的密度分布和聚集情况;运用成本距离方法分析军事单位的可达性,探究城市不同区域获取军事防护所需的最短时间;运用潜能模型分析军事单位对城市不同区域空间作用力的大小,作为评价城市安全格局的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四个主要结论。第一,天津城市防御体系的防御重心发生转移,从天津老城厢转移到了运河以北的窖洼区域;第二,天津城市防御体系的布局结构从传统的围合式防御转变为半围合式防御;第三,伴随着军事思想和新式武器的不断进步,以城墙为主的围合式防御设施的功能和重要性明显降低;第四,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天津城市防御体系在空间布局上比较好的承担了拱卫京畿的军事职责,但后期对天津重要商贸区域的守护略显不足。最后,结合天津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分析军事演变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本人多年合同管理工作经验,发现合同界面管理不善引起的工程变更影响了项目的工程成本,从而影响项目绩效,所以本文针对于业主方的合同界面管理对工程变更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以合同界面管理为自变量、工程变更绩效中对成本控制目标、工期控制目标、质量控制目标、HSE管理目标的影响为因变量、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赖水平为调节变量,并构建了研究模型。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数据,经筛选后得到107份有效问卷,然
传统粗放的建筑施工现场中,土方工程量大、湿作业多,很多施工环节依靠手工完成,施工效率低的同时还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扬尘、噪声等污染。同时,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对建筑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加快建筑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施工建造水平的同时还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特点。但装配式建筑的环境、社会等效益并没有被充分被社会所认识,增量成本高导致
位置是人或物体在物理世界中的自然属性,也是信息世界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对于交通报警、急救服务、战斗现场指挥和控制等应用至关重要,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利用无线电波信号的特征参数估计特定物体在某种参考系中的坐标位置的无线定位技术和系统发展迅速,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的定位以其超宽带宽、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
工程变更和工程项目绩效有一定相关性。对于其中的作用机制,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切入点。而对于工程变更引发冲突,从而影响工程项目绩效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本文对工程变更对工程项目绩效的影响以及冲突对工程变更与工程项目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178份数据。调查对象为我国建设单位、总承包商团队管理人员。采用回归分析检验项目工程变更与工程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冲突
职住分离是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实现职住平衡,缓解交通拥堵,城市亟需形成新的功能布局模式。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变革为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和条件:1)共享办公空间的出现摆脱了固定办公地点对办公者的束缚,使办公功能深入居住空间成为可能;2)城市分布式布局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使居住社区可望成为城市职住一体的基本空间单元。顺应上述变革趋势,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基础
城市街头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市民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泛、用地率少的特点,也是大部分的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休憩和非正式交流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舒适的绿地空间可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增强城市居民的日常交往,从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局部的微气候环境质量是影响人们在外部空间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历史街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以及外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3D)测量技术在逆向工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因其具有非接触、测量面大、速度快和易于信息处理等优点,在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当单一视角测量的视场受限并且物体的复杂结构会造成局部信息被遮挡,不能通过单一视角的测量来获得待测对象的整体三维形貌数据。因此,三维数据拼接测量方法的研究已然成为一个热点。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结构光的多视
在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城市化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然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后现代、解构等多元建筑思潮大量涌入。引进建筑理论晦涩难懂,且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借鉴更多的是各式符号拼贴,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严重脱节。虽然建设数量与规模空前,但是原有的城市文
我国的装配化建筑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装配式住宅的建设成本,影响装配式住宅的装配技术推广。因此,结合我国装配化产业特点进行装配式住宅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装配式住宅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易建性效益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查询、问卷设计和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采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戏曲文化类主题公园作为各地传统文化的空间载体,将成为各地大力兴建、发展的一类重要文娱场所。过去一段时期内有关戏曲文化主题公园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多是从旅游规划视角领域的研究,基于戏曲文化主题的叙事逻辑架构与主题公园空间逻辑关系的研究泛善可陈,对从文化内核到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完整设计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更是较为稀缺。本研究基于这类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通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