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特征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是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高中阶段学生必备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与其他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相互作用中,综合思维作为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思维工具,对其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实验法与访谈法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构成与理论基础、教学现状等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地理综合思维知识进行整合,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提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一般性教学策略,从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视角提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不同维度的实施途径,在案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测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从地理学科的思想出发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三个维度的内涵与关系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顺序、运用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以及与其他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相辅相成等教学指向。(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现状:学生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了解不够;学生当前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较低;学生认为自身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影响因素集中在知识层面并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教师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了解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师的困难集中在时空综合思维素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与方法、与教材的结合等方面;教师对于探究学习、运用地理学基本问题教学等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同时也存在一定误区。(3)对2019年人教版教材地理1与地理2中的地理综合思维知识进行整合,获得教学启示:地理1以自然要素综合为主,地理2以自然要素综合基础上的社会要素综合以及人地综合为主,体现要素综合的基础性地位;在要素综合的过程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考虑不可或缺,证明了时空综合作为地理学认知视角与思维工具的作用;地方综合作为具体区域上的概括,对于学生理解要素的综合在不同时空中的体现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综合思维知识蕴含着不同的地理学思想与特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这些特征或思想来指导教学。(4)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形成过程,提出综合思维素养的一般性教学策略:选取丰富的地理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地理学基本问题进行教学;注重推理能力的形成;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合三个组成部分所对应的知识、能力、方法与观点,提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实施途径:要素综合——厘清要素关系,奠定知识基础;培养要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善用地理观察法,理解要素综合;运用要素综合观点统摄教学。时空综合——以要素综合为基础;重视培养地理过程的分析与预测能力;运用地理实验法完成地理过程的模拟与演示;重视空间观点的形成。地方综合——以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为依托;对地方本身的综合分析。(5)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实验验证,结论为: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高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的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认识地理学科的性质、现实意义与提升地理课堂的吸引力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