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书面作文”阶段,面临着如何适应从“写话”到“书面作文”的转变,这对他们今后的习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Y县的一些农村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呈现出功利化趋势,起始作文教学渐渐远离了生活。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单纯追求学生成绩的教学目的已经脱离了新课标提倡作文要“接地气”的理念。如何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让起始作文教学“接地气”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针对这种教学现状,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杜威“教育即生长”、斯宾塞“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及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等理念为依据,从理论上阐述了作文教学中重视生活、重视乡土资源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为本文的研究作理论指导。通过调查,一方面是采用问卷了解三年级学生在习作兴趣、态度、素材收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在开展起始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校本课程的开发及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等问题。通过调查,针对现状及原因,从乡土资源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从乡土资源的角度来开展起始作文教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乡土资源教育己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倡导乡土资源视角下的农村小学起始作文教学,可以使农村小学起始作文教学更加接地气和富有生命力,顺应了新课改的潮流和新课标的价值追求。但同时,本文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在教学中去实践等。由此可见,通过乡土资源视角来开展小学起始作文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要求的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