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传统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是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通过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效率提升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只有了解了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效果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增长效应发挥,才能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产业向着配置合理化、结构高级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从产业集聚和协同集聚两个角度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接着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3-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整体发展状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以及制造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通过计算区位熵指数从行业层面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的产业集聚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同集聚指数,测算出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合作、城市群协同力度不足、缺乏刚性有力的约束机制等问题。最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经济总量增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但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效果目前尚不显著;协同集聚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效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政府干预水平则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区域、产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提高产业集聚质量,加快协同集聚发展;二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产城融合;三是要找准产业定位,加快发展地区优势产业;四是要优化空间布局,形成高效的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五是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六是要提升对外开发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