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菌种感染ICR小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动态变化分析实验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L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现有的研究报道发现,侵入循环系统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介导机体组织损伤和死亡.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感染后病理生理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主要分为炎症性亚群(Ly6ChiCD11b+Ly6G-)和修复性亚群(Ly6CloCD11b+Ly6G-),但血液感染过程中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三种菌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各44只感染ICR小鼠模型,并通过流式技术测定各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段外循环血中单核细胞两个亚群(Ly6ChiCD11b+Ly6G-、Ly6CloCD11b+Ly6G-)所占比例及感染进程中不同时间段两个亚群所占比例的动态变化,分析各感染组ICR小鼠病理进程中循环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比例的变化特点及这些指标与感染时的炎症反应和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研究单核细胞两个亚群在不同菌种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方法:
  1、实验选取4-6周龄SPF级别ICR小鼠,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三种菌,分别以1×109CFU/ml、2×108CFU/ml和2×108CFU/ml通过尾静脉注射入ICR小鼠体内(注射量为0.1ml/10g)建立ICR小鼠感染模型.
  2、阴性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量为0.1ml/10g),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3、分别于注射后1h、3h、6h、12h、1d、2d、3d、4d、5d、6d、7d取各组小鼠外周血,通过流式技术测定各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段外循环血中单核细胞亚群(Ly6ChiCD11b+Ly6G-以及Ly6CloCD11b+Ly6G-)比例变化情况.
  4、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版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症状和体征
  三组小鼠在注射菌液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1d、大肠埃希菌组6h开始出现立毛、活动减少、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和体征,大肠埃希菌组眼部分泌物较多、大便变干结,且感染症状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要严重,两组小鼠分别在第6d开始逐渐各种症状和体征转好;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小鼠2d后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于第6d全部死亡.
  2、小鼠体重
  感染后2d,小鼠的体重明显降低,观察期间,感染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两组体重变化无差异,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小鼠体重3d后降低比其余两组明显.
  3、各感染组单核细胞亚群各指标
  CD11b+阴性对照组:CD11b+为18.9±7.1(%)其中Ly6ChiCD11b+Ly6G-占19.4±8.7(%),Ly6CloCD11b+Ly6G-占76.2±17.5(%);空白对照组:CD11b+为18.2±2.6(%)其中Ly6ChiCD11b+Ly6G-占20.5±5.6(%),Ly6CloCD11b+Ly6G-占78.3±7.0(%);大肠埃希菌组CD11b+值:1h时比两对照组明显低为7.3±5.9(%),3h时百分比接近两对照组为18.4±8.0(%),至6h迅速上升,1d时达73.4±7.6(%),第6d时为最高峰值84.3±10.7(%).大肠埃希菌组Ly6ChiCD11b+Ly6G-占比:6h与第5d为两个峰值分别为:53.8±15.9(%)、54.4±14.5(%).大肠埃希菌组Ly6CloCD11b+Ly6G-占比6h与12h时与两照组相比明显偏低,1d、2d、3d时与两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第4d到7d都呈降低,水平明显比两对照组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CD11b+值:从1h开始上升并于第7d时达最高峰.金黄色葡萄球菌组Ly6ChiCD11b+Ly6G-占比1h开始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第1d、第2d时接近对照组第5d时又有一个峰值.金黄色葡萄球菌组Ly6CloCD11b+Ly6G-占比从1h到6d时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7d接近对照组;而白色念珠菌组CD11b+百分比从3h开始上升且各时段与两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白色念珠菌组Ly6ChiCD11b+Ly6G-占比1h开始上升2d、3d、4d时接近对照组,第5d时为46.1±8.9(%).白色念珠菌组Ly6CloCD11b+Ly6G-占比1h到1d时5组都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1),2d、3d、4d时与两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第5d时占比低于两对照组.(注:白色念珠菌组临床症状于第2d开始逐日加重,于第6d时第10组与第11组全部死亡)
  结论:
  三种不同菌种感染的小鼠同一时间段外周血中Ly6ChiCD11b+Ly6G-%以及Ly6CloCD11b+Ly6G-%两单核细胞亚群在PBMC中所占百分比比值不同;同一种菌种感染的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呈现动态变化且各感染组变化有差异;持续性的Ly6ChiCD11b+Ly6G-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升高及升高程度与Ly6CloCD11b+Ly6G-百分比降低及升高与降低的程度可能与各种菌种感染时呈急性和慢性炎症表现有关,以及后期的炎症程度和预后与两亚群不同变化存在密切的相关性,Ly6CloCD11b+Ly6G-亚群升高在感染后期起修复性有重要意义.从本研究结果分析可见PBMC在ICR小鼠感染过程中存在功能和亚群组成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进一步推动疾病的进展,但要彻底明确单核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进行实验加以了解.作为系统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的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亚群及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橄榄油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功效。实验中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对雌性去势SD大鼠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typeⅠNpropeptide,PINP)和Ⅰ型前胶原C端肽的β异构化形式(β-isomerizedformsoftypeⅠcollagenbreakdownproducts,β-C
研究目的:  应用Revolution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肠镜或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常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RevolutionCT能谱扫描中平扫和直肠癌双期增强获得的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差别,探讨虚拟平扫取代平扫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统计能谱CT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斜率等多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在直肠癌术前评估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学位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睾酮水平异常表达可能会致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为此,不少研究均显示睾酮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睾酮表达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有报告显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睾酮水平与几乎包含所有认知领域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语词陈述性记忆方面都表现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也有研究者并未发现血清睾酮水平和认知功能有任何的
【背景】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约6%。近几十年之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美国癌症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据估计,2018年美国胰腺癌的新生患者高达55,440人,死亡人数为44,330人。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诊断困难,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晚期患者肿瘤切除的机会有限,且常常伴有远处转移及神经浸润
学位
目的:  在科技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机械的不当使用导致的严重创伤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青壮年的生命健康,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严重创伤患者由于血液大量丢失、炎性渗出等均可致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而休克时体内各器官有效灌注不足加上严重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炎性因子释放又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加深、加重,导致30%-40%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合并有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而且患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相关经验,重点探讨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  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2017年期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科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15例,其中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病变且相关临床资料完整者12例,术前未进行活检者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做出总结。  结果: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内镜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HSV-1)性角膜炎病程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交感神经过度生长在促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炎症中的相关机制。  方法:  本研究选择HSV-1RE病毒株感染B6小鼠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小鼠模型。实验分以下两个部分进行研究:1.在感染后选取多个时间点对小鼠角膜情况进行临床评分并以照片和视频的方式
学位
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atinopathy, DR)是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后天性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分为非增殖期DR(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增殖期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非增殖期DR主要表现为眼底的微动脉瘤、静脉串珠
目的:对成人斯蒂尔病 (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 与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复习、比较,并将两者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β-微球蛋白(β-microglobulin,β-MG)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它们在成人斯蒂尔病的意义,以及在成人斯蒂尔病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00
目的: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单链非编码RNA(长度约为20-24nts),其在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miR-182是人类及小鼠视网膜中表达量最高的miRNAs分子之一,然而,其在视网膜发育中的作用尚未清楚。本研究以miR-182基因敲除(KO)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研究miR-182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通过基因型鉴定,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