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凤桥区油气成藏因素较复杂。现有的三维地震资料,在断层准确归位及储集体的识别上还远达不到综合研究的要求。但该地区资源量为979×104t,圈闭资源量为752.7×104t,提交探明储量不到100×104t,探明率仅为20%,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谢凤桥油田油藏特征的认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影响了储层预测的精度与油藏次级断层解释的可靠性;(2)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不足,缺乏对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3)缺少油、水层识别标准,对油气藏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富聚带的研究不足,影响了油、水边界的确定;(4)在资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油气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落实,以确定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方法。研究中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中的相干分析、可视化等技术手段,结合岩心、测井曲线、粒度分析资料,点、线、面与层、段、组相结合,对谢凤桥地区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形成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新沟咀组Ⅰ、Ⅱ油组属滨浅湖亚相,湖滩砂是有利的相带,砂体平行湖岸展布,其次为洪水河道(X1井见工业油流),垂直于湖滩砂体展布。Ⅲ油组为浊流沉积,浊积水道、外扇浊积砂为有利的相带。X4井区、X3井区和X6井区在Ⅰ油组上部、Ⅲ油组沉积时期,水体闭塞,发育封闭型含膏泥沉积。2、母岩区物源问题:岩石中的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含量高,岩屑成分含量少,主要为酸性喷发岩,个别见千枚岩,重矿物组合为电气石、锆石和磁铁矿。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新沟嘴组母岩主要来自花岗岩和酸性喷发岩,少量来自千枚岩。3、砂岩储层胶结物成分含量对油气储集起控制作用:见油气显示的砂岩,方解石含量多为10%以下,少数15~16%;硬石膏含量多为0~4%,少数8~14%;填隙物含量多为17%以下,少数18~22%。无油气显示者方解石含量大于15%,硬石膏含量大于12%,填隙物含量大于20%。4、填隙物的组合特征亦对储层含油性起控制作用,Ⅱ型(X8和X7井)、Ⅶ型(X5井)优于其它各型,为填隙物溶孔和粒内溶孔较为发育所致。Ⅴ型:碳酸盐白云石化时体积缩小,另外硬石膏呈斑块状,含油气性亦优于其它各型。5、填隙物中碳酸盐与泥相对含量多少是控制溶孔的因素,碳酸盐含量大于泥质含量时,溶孔发育(Ⅱ型),但硬石膏充填会导致填隙物内溶孔变差(Ⅲ型)填隙物含量高,白云石、硬石膏致密充填时,油气储集性变差(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