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期间,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贫困发生率从30%降到了15.8%。但新疆仍是我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省区之一,当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阶段,解决贫困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需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进行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作为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向贫困人口和扶贫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绩效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金融扶贫绩效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确立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扶贫绩效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现状评析。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实践情况进行考察,发现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非正规金融有效的缓解了贫困地区资金短缺问题;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工作仍存在小额信贷额度低等问题。 再次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在确定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CSI评价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扶贫宏观和微观绩效进行测算,由测算结果可知2001-2014年的金融扶贫宏观绩效呈波动增长趋势,且金融扶贫宏观绩效均值表现为有效的,县域金融扶贫宏观绩效水平存在差异;金融扶贫微观分项绩效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基础设施、经济水平、贫困户脱贫致富、就业创业、特色产业、生态保护;金融扶贫微观综合绩效值为3.15,等级为“良”,无法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然后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构建 Tobit模型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全样本下,财政支出能够显著的提升金融扶贫宏观绩效,城乡收入差距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提升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深化和金融中介效率2个因素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2)分时间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时间阶段都会阻碍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提升,金融中介效率在不同时间阶段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作用都不显著,而金融深化、财政支出2个指标在不同时间阶段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影响不同;(3)分层次来看,在有效组中,金融深化、金融中介效率、财政支出3个因素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在无效组中3个因素对金融扶贫宏观绩效的提升效果均不显著。而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有效组和无效组均为制约因素。 通过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金融扶贫微观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女性户主、个人金融素养越高、个人信用程度越好、民间金融的发展、金融扶贫项目的宣传越深入、金融产品创新程度越高、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越高、期限越长、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村庄、民主程度高的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存在对金融扶贫微观绩效的提升有显著作用;(2)少数民族户主、客户距网点距离越远、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越高、贫困瞄准偏误越高的村庄对金融扶贫微观绩效的提升有负向影响;(3)新型金融机构的覆盖情况、农村保险的普及情况、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的复杂程度、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覆盖情况、村干部的受教育程度均对金融扶贫微观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显著。 最后为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对研究结论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特点,提出要精准对接扶贫开发多元化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减贫优势,加快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加大贫困地区金融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撬动金融资源作用,加强新疆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