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疽梭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以牛为主的一种热性、急性、地方性传染病,以肌肉和深部组织发生气性坏疽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经过皮肤及消化道创伤感染,往往来不及治疗就会导致病畜死亡,羊、猪、鹿甚至是人也都有相关报道显示被感染,被国际兽医局评定为第三类传染病。气肿疽在0.5~3岁的黄牛及水牛多发,无明显的季节规律。气肿疽在我国的暴发,给我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控手段,因此,建立快速、敏感且特异的检测方法来诊断气肿疽病是当务之急。本试验为建立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cctA基因序列(登录号:JQ692583)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以气肿疽梭菌标准株C54-1全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气肿疽梭菌cct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经过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对该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气肿疽梭菌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为501bp,与GenBank上气肿疽梭菌的同源性达99.4%,且该方法与D型产气荚膜梭菌、E型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浓度为12.30 fg/μL。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高效等优点,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更适用于气肿疽梭菌的诊断,为牛气肿疽病的快速检测和诊断提供基础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调控课堂氛围,注重讲课艺术,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广泛阅读、勤奋写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自己多年来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语文教学开始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眼前。有行色匆匆“浮光掠影”般的课堂,有一味脱离学生实际“拔高挖深”的课堂,有融各类艺术于一体的“似是而非”的课堂。置身于这般“像风像雾又像雨”的语文课堂,我们不禁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踌躇,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失落。我们开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反思,希望寻找到一条最适合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能够一蹴而就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影响最深远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德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进行了论述,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优美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上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一旦猪发病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甚至导致死亡,给世界养猪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诱发情趣,形成向心力,使学生乐于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类型,首先是与发展智能的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这一工作成功的首要任务是引人入胜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随着《课标》精神的深入人心,在语文课堂中拓展阅读资源也越来越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它为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但在开发与利用拓展阅读资源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由于对于开发拓展阅读资源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清,导致对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出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下面我就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一些课例来加以探讨与分析。  误区一:无味——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  【案例】  在教学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和见解,从而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 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去获得独特感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