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理论视阈下的美国西班牙语裔身份认同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西班牙语裔(又称拉丁裔、西裔)人口持续增长,2003年超过非洲裔人口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2010年达到美国全国人口的16.3%。对于西裔引发的“拉丁化”现象,以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随着来自拉丁美洲,特别是墨西哥大量持续不断的移民,西裔必将更加坚持自己的族裔认同和文化,将美国分裂成为一个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国家,从而挑战美国的身份特性甚或危及国家存在。而另外一派学者则认为,西裔人口的高生育率和年轻化的态势,对于日趋老龄化的美国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有鉴于此,本论文围绕三个方面探讨美国西班牙语裔的身份认同:“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向哪里去?”。本研究以社会建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采用跨学科和叙述、相关、回溯等研究方法对论题展开分析。  论文第一章开宗明义,首先对“种族”和“族裔”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西班牙语裔”的概念做了厘清。根据美国官方的定义,“西班牙语裔”统指源自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其他西班牙文化和血统的人。第二章沿着西裔种族和族裔身份建构的主线,分五个阶段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演化过程:(1)伊比利亚文明时期:西班牙文化根脉;(2)西班牙拓殖时期:混血人种身份;(3)墨西哥移民主导时期:“白色人种”身份;(4)拉美移民时期:不确定种族/族裔身份;(5)“西班牙语裔”命名:泛族裔身份。第三章对西裔身份认同的建构机理和过程展开分析。其一,拉丁裔不同族群之所以能够彼此联合形成泛族裔,首先是因为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具有共同基础,并且都具有在美国主流社会遭受种族歧视等相同的命运。其二,西裔身份认同通过社会建构得以确立。20世纪中叶以前,墨西哥裔、古巴裔、波多黎各裔在美国社会彼此处于离散状态。通过20世纪60-70年代墨西哥裔和波多黎各裔民权运动,拉丁裔各族群由于谋求平等权益、寻求自我身份等共同目标而日渐团结,最终以1970-1980年代美国政府命名为标志,初步形成“西班牙语裔”泛族裔联盟。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裔通过媒体塑造和政治参与等方式,其泛族裔身份认同得以进一步加强。论文第四章阐释西裔身份认同的特性。西裔具有双重身份认同,即文化上认同祖籍国,政治上忠于美国,一般经过二至三代“族性磨蚀”,最终会对美国社会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同化倾向。在国家认同方面,本章在解读民族国家政治架构下公民身份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西裔文化公民身份和跨境公民身份两种新的身份范式的特性。论文第五章即最后一章,基于西裔人口持续递增的趋势,就其对美国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多方面重大影响做了初步预测,并就目前亟待提高西裔教育水平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论文对西班牙语裔身份认同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美国社会对其消极的刻板印象,认为西裔由于其历史影响、人口红利、流动性身份等因素,在美国少数族裔中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例外”特性。
其他文献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之一索尔·贝娄的第三部小说。它描述了一位犹太青年奥吉为了寻找他“足够好的命运”而漂泊的一生。故事是以双重流浪的形式构
外语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对于语言学习成就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已受到了许多国外语言教育者的认识。但针对导致焦虑的环境因素,特别是语言测试设备对焦虑的影响的研究并
本研究探讨视频的输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作用,研究问题包括:(1)视频对英语听力理解的作用如何?(2)不同类型的视频(内容性视频和情境性视频)对英语听力理解的作用是否不同? 
帕尔莫在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nguistics(1996)一书中提出了“文化语言学”这一语言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并将意象作为研究重点,对意象成分以及内在结构做了全面分析。意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