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与涡度相关协同观测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y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所以滨海湿地碳收支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学者们的关注。其中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蓝色碳汇的重要贡献者,所以在评估红树林碳收支时准确描述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GPP)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常绿红树林GPP季节性变化的了解非常有限。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以下简称SIF)遥感已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可以模拟估算农田、草地、落叶林和常绿森林等生态系统GPP,但是其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应用能力尚未得到评估。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漳江口亚热带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塔基SIF自动观测系统和涡度协方差系统进行连续一年的时间序列测量,展示了亚热带红树林SIF和GPP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亚热带红树林SIF与GPP的关系及受到环境胁迫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文首先在亚热带红树林探究了 SIF和GPP在日和季节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SIF和GPP在日和季节的时间尺度上总体呈现相似的规律,即在日时间尺度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季节时间尺度上呈现同波峰波谷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 SIF的荧光效率(Yield of Solar-induced Fluorescence,以下简称SIFy:SIF与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的比值)和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以下简称LUE:GPP与APAR的比值)在日和季节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SIFy与LUE的关系在时间上比SIF-GPP的关系更具动态性,且SIFy和LUE在中午时趋于稳定,而在上午和下午时则彼此分离。这些发现证实SIF可以作为红树林冠层光合作用的潜在遥感指标。(2)本文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分析,探究了 SIF和GPP的在日和季节时间尺度上的拟合关系,它们的拟合关系在日、季两个时间尺度上表现为非线性和线性的时间尺度依赖关系。在30 min时间尺度上非线性回归函数GPP=(18.7 × SIF-2.93)/(SIF+0.24)解释14%的变异。在较长的季节性时间尺度上,SIF-GPP关系最好用线性回归函数(GPP=14.29+4.01 × SIF;R2=0.17)来描述。(3)本文分析了环境胁迫(如高温、高光照、高水位等)对SIF与GPP的关系影响,在中午左右出现环境胁迫时(过量光照和高VPD),会使SIF与GPP的关系降低,而在一定范围内潮汐水位的升高会提高红树林SIF和GPP的关系。本研究首次提供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SIF观测,研究了红树林生态系统SIF和GPP的关系,并强调了不同环境条件对SIF-GPP关系影响的重要性。今后的研究应考虑到这些问题,可以减少基于遥感SIF估算GPP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了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驱动机制以及红树保育和规划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当前,我国的老龄化形势严峻,加之较为薄弱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老年人贫困率高居不下。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社会应重点关注贫困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着力解决好贫困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本研究聚焦我国贫困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量大,且难以转化为有效卫生服务利用的重大现实问题,系统分析贫困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深入探讨贫困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盐胁迫影响着花生的产量。Na+/H+逆转运蛋白负责把Na+排出细胞外或者区域化到液泡中,在盐胁迫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达谱数据分析发现,盐处理后花生中20个负责Na+反向转运和区域化的Na+/H+逆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没有变化,反而为其提供跨膜驱动力的质膜H+-ATPase基因AhHA1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本论文利用生物化学、
珊瑚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虽然珊瑚所在的地方通常为寡营养盐海域,但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固定的有机物能够供给大量的珊瑚礁生物,形成的珊瑚礁系统兼具商业功能和休闲渔业功能。珊瑚依赖于珊瑚动物本身和虫黄藻之间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共生关系是建立在彼此相互提供营养的基础上的,珊瑚为虫黄藻提供栖息场所和无机营养盐,而虫黄藻为珊瑚提供光合作用产物。然而这种珊瑚虫黄藻共生系统极易受到温度、营养盐、盐
纳米材料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飞速突破。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成像诊疗领域。对于疑难杂症,纳米医药也提供了许多不一样的思路,这为发展新的医学技术,推动疾病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入理解纳米材料和生物体之间的作用规律对于开发新型纳米诊疗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论文通过制备纳米材料,使用不同方式对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使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并可用于疾病的诊疗。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阐述了纳米材料
背景及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均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者发现,即使是同一型别HIV感染性别、年龄相同的患者,其进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AIDS)的时间及临床转归不尽相同;即使是采用同一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患者的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索影响HIV/AIDS患者临床转归及HAART疗效的因素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对生长环境中光信号变化高度敏感,进化出一套复杂的光感应和转导系统,比如模式植物拟南芥用来感应红光和远红光变化的光敏色素phyA-phyE。遮荫环境中红光和远红光比例(R:FR)下降,植物通过光敏色素感知并诱导叶柄和下胚轴快速伸长等一系列避荫反应(SAR),遮荫下植物还会出现衰老表型。有研究表明,phyA对遮荫诱导的衰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hyA突变体在强遮荫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是由于21号染色体全部或部分三体导致的染色体疾病,临床上针对21三体的产前筛查技术检出率低或耗时长、费用高,而产前诊断技术耗时长,操作技术要求高,无法满足大量检测的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廉价、高通量的唐氏综合征产前检测技术,对唐氏综合征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章,首先对唐氏综合征发病机制进行概述,同时,详细介绍了唐氏综合征检测技术的研究
目的: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梗死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仅亚于转移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约20%-40%的肿瘤合并脑梗死患者未发现常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恶性肿瘤的相关机制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称为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而其中隐匿性躯体肿瘤的患者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较为少见,其发病率约0.4%。已有发现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小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目前研究认为扩大的
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不论是投资者或是经营者,都希望能够掌握公司的营业状况及发展情况,以此来进行投资选择和经营决策。营业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公司是否健壮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投资经营中对于营业收入的预测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成败。本文建立了四个预测模型来预测300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7年6月30日的二季度累计营业收入。阐述了所用的XGBoost模型、RF模型以
随着现代生活场景逐渐丰富,不断发展的智能设备致力于重构人与各类生活场景的交互方式,在科技的支持下,智能体感类设备引领的新方式为人机交互过程搭建起了桥梁。人机交互离不开对移动目标运动行为的检测,将现实中的运动情况准确地投射在数码空间中。对运动行为可通过外部检测,如激光追踪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等,这些方法精确度高、实时性好,但其设备的复杂性、较高的成本局限了应用范围,多用于特定的检测场景。运动行为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