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技术检测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灌注和神经元活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为探讨中医经筋疗法在改善脑部血流量及脑功能状态,预防脑衰老及认知力下降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择在校大学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3-30岁),各间隔1天,分别参与头针,松筋,头针加松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前后均行3T磁共振检查,包括全脑常规磁共振平扫、rfMRI、ASL扫描。ASL扫描结果获取脑血流量CBF图像,rfMRI以全脑ReHo值及ALFF值统计图,以及后扣带回、海马、额叶、楔叶为种子点对实验前后功能连接图进行统计分析,自身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
1.ASL
与实验前相比,头针组CBF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白质;CBF值降低的脑区为左侧额叶白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筋组CBF值升高的脑区有16个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顶叶白质、左侧前联合、右侧颞中回白质、双侧枕叶皮质、右侧枕叶白质、右侧背侧丘脑及左侧中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加松筋组CBF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双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中、下回皮质、右侧枕叶皮质及双侧楔叶皮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rfMRI
2.1与实验前对比,实验后ALFF值及ReHo值有显著差异的脑区:
ALFF值增高脑区:头针组未出现明显改变;松筋组在右侧颞叶ALFF值增高,头针加松筋组在左侧颞中回ALFF值增高;ALFF值降低脑区:仅松筋组出现在双侧前中扣带回。
ReHo值增高的脑区:头针组在双侧颞极、左侧枕叶下回及左侧内侧额上回;松筋组在左侧颞上回;头针加松筋组在双侧小脑后叶、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降低脑区:头针组未出现;松筋组在左侧颞上回;头针加松筋组在右侧边缘叶及左侧岛叶。
2.2四个种子点脑功能连接实验前后脑区激活对比:
实验前的脑功能激活区域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叶及楔前叶、内侧前额叶、部分颞枕叶、海马、海马旁回,与默认网络中的脑区基本一致。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以双侧后扣带回、海马、楔前叶、额叶为种子功能连接点与全脑连接增强脑区是小脑后叶,头针组、头针加松筋组均以楔前叶与各脑区连接增强为主要表现,松筋组则以后扣带回与全脑连接增强为主,其次是楔前叶;各种子点与各脑区连接增强最大体素面积是在头针加松筋组。
结论:
1ASL和rs-fmri显示经筋疗法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增强神经元活性、脑内神经网络功能连接,相关脑区与认知、记忆等脑区有重要关系,这些脑区可能是经筋疗法“醒神益智”作用的主要靶点,对预防老年认知能力降低等具有潜在的价值。
2rs-fmri与ASL显示单独头针及松筋对脑部血流及脑网络连接的不同脑区效应,揭示了经筋疗法治疗机制与单一针灸疗法的不同点,为经筋疗法优于单独针灸疗法提供影像学依据。
3联合ASL和rs-fmri技术,可作为今后定量监测经筋疗法对疾病的预防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利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技术检测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灌注和神经元活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为探讨中医经筋疗法在改善脑部血流量及脑功能状态,预防脑衰老及认知力下降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择在校大学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3-30岁),各间隔1天,分别参与头针,松筋,头针加松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前后均行3T磁共振检查,包括全脑常规磁共振平扫、rfMRI、ASL扫描。ASL扫描结果获取脑血流量CBF图像,rfMRI以全脑ReHo值及ALFF值统计图,以及后扣带回、海马、额叶、楔叶为种子点对实验前后功能连接图进行统计分析,自身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
1.ASL
与实验前相比,头针组CBF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白质;CBF值降低的脑区为左侧额叶白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筋组CBF值升高的脑区有16个脑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顶叶白质、左侧前联合、右侧颞中回白质、双侧枕叶皮质、右侧枕叶白质、右侧背侧丘脑及左侧中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加松筋组CBF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双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中、下回皮质、右侧枕叶皮质及双侧楔叶皮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rfMRI
2.1与实验前对比,实验后ALFF值及ReHo值有显著差异的脑区:
ALFF值增高脑区:头针组未出现明显改变;松筋组在右侧颞叶ALFF值增高,头针加松筋组在左侧颞中回ALFF值增高;ALFF值降低脑区:仅松筋组出现在双侧前中扣带回。
ReHo值增高的脑区:头针组在双侧颞极、左侧枕叶下回及左侧内侧额上回;松筋组在左侧颞上回;头针加松筋组在双侧小脑后叶、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降低脑区:头针组未出现;松筋组在左侧颞上回;头针加松筋组在右侧边缘叶及左侧岛叶。
2.2四个种子点脑功能连接实验前后脑区激活对比:
实验前的脑功能激活区域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叶及楔前叶、内侧前额叶、部分颞枕叶、海马、海马旁回,与默认网络中的脑区基本一致。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以双侧后扣带回、海马、楔前叶、额叶为种子功能连接点与全脑连接增强脑区是小脑后叶,头针组、头针加松筋组均以楔前叶与各脑区连接增强为主要表现,松筋组则以后扣带回与全脑连接增强为主,其次是楔前叶;各种子点与各脑区连接增强最大体素面积是在头针加松筋组。
结论:
1ASL和rs-fmri显示经筋疗法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增强神经元活性、脑内神经网络功能连接,相关脑区与认知、记忆等脑区有重要关系,这些脑区可能是经筋疗法“醒神益智”作用的主要靶点,对预防老年认知能力降低等具有潜在的价值。
2rs-fmri与ASL显示单独头针及松筋对脑部血流及脑网络连接的不同脑区效应,揭示了经筋疗法治疗机制与单一针灸疗法的不同点,为经筋疗法优于单独针灸疗法提供影像学依据。
3联合ASL和rs-fmri技术,可作为今后定量监测经筋疗法对疾病的预防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