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导航和定位过程中,会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精度降低。其中,由于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折射,所引起的时延是影响导航和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观测数据来监测和研究电离层活动,进而来研究太阳活动规律;解算电离层延迟,用于改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户,尤其是单频用户的实时导航定位精度。而采用数学模型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进行反演是常用研究手段,也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本论文利用中国区域内的连续运行的IGS跟踪站的观测资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阐述分析了不同电离层延迟模型,发现实时模型精度远远高于经验模型。利用三角函数多项式,对精密星历文件中卫星坐标进行拟合内插、分析了不同阶次多项式的内插精度。 采用相位平滑伪距、求解相位观测整周模糊度组合的方法,对全球导航卫星码观测值进行了处理,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精度。两种方法都可较好的反应出真实伪距之差P4,其结果有所差异,但两种方法与实测P4差值并不大,除个别历元差值较大外,其余均在±0.5m范围内。 利用多项式函数进行建模,并分析了利用不同阶次模型求解guao测站位置垂直总电子含量的精度、不同时长测段的模拟效果。进行长短时段比较,发现多项式函数模型更适用于短时长测段,模型系数不多,简便易算,且模拟精度也较高。 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提供的电子密度解算guao测站位置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并与多项式函数模型解算结果对比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解算的结果基本相同,差值也较小,在预测性方面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效果较好,而实时性及精度方多项式函数模型优势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