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之一,其谓语动词“有”可以表达多种语义关系,但它虽是动词,却不表示行为、动作。“有”字句复杂的语义、结构给学习者对这一句式的掌握和使用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参照教学大纲以及前人对“有”字句的研究,从表达功能和结构类型两方面对“有”字句做了归类、整理,并找出了相应的韩语表达式。随后依托“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经过检索收集到韩国学生“有”字句偏误语料545句,经过逐句考察,删除了43条语料,其中包括语义不明及不属于“有”字句偏误的语料,最终有效的语料为502句。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范围和方法等,并结合本体研究成果和各教学大纲,归纳总结出了“有”字句的常用类型。第二章为汉语“有”字句与韩语相关表达式比较,在这一章里我们比较了汉韩语的句子成分,并找出了不同表达功能和结构类型的“有”字句在韩语中的相关表达式。第三章为韩国留学生“有”字句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逐一考察了偏误语料,依据遗漏、误加、误代、错序、杂糅五种偏误类型对语料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此外,还考察了韩国学生“有”字句的正确使用情况。第四章为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原因分析,结合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从实际偏误出发,探寻了每一类偏误的产生原因。第五章为“有”字句的教学建议,针对韩国学生"有”字句偏误及其原因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遗漏、误加、误代、错序、杂糅这五大偏误中,遗漏偏误的数量最多,误代偏误其次,错序偏误最少。其中以“有”字遗漏、谓语动词前“有”字的误加、其他词语误代“有”最为典型。学生对各类“有”字句的使用具有不平衡性,从表达功能来看,表示实义领有及表示存在的“有”字句出现得多,从结构类型来看,学生倾向于”主语+有+宾语”这一基本结构^五种偏误类型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有些偏误的形成是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总的来看,我们认为汉语语内干扰是造成韩国学生“有”字句偏误的更为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