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抗干扰接收机前端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在民用以及军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卫星导航信号弱,极易遭到各种无意或有意的电磁干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天线阵和射频通道位于抗干扰接收机的最前端,该部分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抗干扰算法的实现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需要,通过软件仿真了各种阵列天线的性能作为硬件系统设计的理论指导,并设计和实现了抗干扰接收机的射频前端电路。论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设计的应用背景和研究方向。研究了频域抗干扰技术、空域抗干扰技术以及空时抗干扰技术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推导了抗干扰算法应该选择哪种自适应准则,并重点研究了空域的功率倒置算法,对其原理进行了推导,并设计了抗干扰接收机系统的框架。在阵列天线设计方面,首先建立了常见的阵列天线接收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软件仿真研究了阵元间距、阵元个数对天线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阵元间距的研究,得出了阵元以半波长均匀分布时阵列性能最优;仿真研究了常见的均匀线阵、均匀圆阵等阵列天线的性能,选择圆心存在阵元的平面圆阵作为接收机阵列天线的布局方式;通过比较常用的天线性能,选择微带天线作为阵列天线的阵元。在射频模块电路设计方面,通过分析对比常见的三种接收机射频前端结构的性能指标、复杂程度、功耗和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并结合抗干扰接收机的系统需求,最终采用了低中频结构的设计方案;详细的研究了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的通道增益、噪声系数、动态范围、阻抗匹配等各项指标;依据上面的研究对射频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频综、混频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射频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部分采用了两级级联的方式来提供足够的增益以及减小噪声系数,同时保证了不产生饱和失真和三阶互调失真。通过使用大动态范围的自动增益控制模块来保证输入到后端ADC的低中频信号的功率不但符合信号处理的灵敏度要求,同时不会引起饱和失真。考虑到射频模块可能出现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在射频前端的各模块中加入了阻抗匹配电路和必要的滤波电路。最后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系统的联合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硬件能够满足抗干扰接收机前端部分的需求。
其他文献
在分析了原有实时场景产生器性能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技术要求,我们仔细分析了场景的生成过程,研究了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的实现方案,完成了总体设计。新的技术要求增加了一个同
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公司的运作方式甚至所有个人、商业的行为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移动计算。移动计算旨在使用户通过无线接入网络随时随地的使
声波是目前水下惟一能够远距离传播的能量形式。因此水下各种设备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降噪技术,并且这些降噪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这就对水下噪声测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水下噪声测量系统技术提不上去势必影响水下设备噪声级的测量工作,进而影响水下设备的降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水下声频弱信号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必须提上历史进程。本论文就是利用直线阵波束形成技术对声频弱信号进行噪声测量方面的研究。具体
本文基于PSTN信令技术和以太网技术,借鉴TDMoIP技术,设计了一种呼叫中心系统基础平台(Basic Platform of Call Center,BPCT),它是传统电话系统与局域网技术的融合,在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