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注意是孤独症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技能,社交机器人有潜质作为该技能障碍干预的有效工具。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开展社交机器人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社交机器人干预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研究数量还较少,尚未开展系统性研究,且学术界对其干预的成效尚未达成共识,这将限制社交机器人用于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的研究与实践。因此,如何利用教育技术领域的新技术,设计有效的共同注意干预训练方案,并验证其干预效果,这就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采取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共同注意的相关研究现状,社交机器人的相关研究现状、社交机器人干预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研究进展以及眼动追踪技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为社交机器人诱导的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关键行为眼动实验。通过Tobii Pro Glasses 2眼动仪呈现,14名孤独症儿童参与了实验。利用眼动仪分别记录孤独症儿童对人类治疗师和社交机器人的注视特征,包括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动热点图,比较其注视特征的差异,探讨孤独症儿童是否对NAO机器人更感兴趣。实验一研究发现:(1)在机器人参与的活动中,孤独症儿童的平均首次注视时间为6.17秒,在人类治疗师活动中,孤独症儿童的平均首次注视时间为10.51秒。表明相比于人类治疗师,孤独症儿童在机器人参与下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里出现眼神注视行为。(2)在机器人参与的活动中,孤独症儿童的平均注视次数达到了9.43次,在人类治疗师活动中,孤独症儿童的平均注视次数仅为6.93次。表明孤独症儿童对机器人的注视次数显著高于人类治疗师,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由眼动热点图可知,相比于人类治疗师孤独症儿童对NAO机器人的注视点分布更为集中,NAO机器人身上的注视区域较多,NAO机器人更能吸引儿童的注视。实验二为NAO机器人辅助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干预研究。采用单一被试法,在浙江省杭州市某孤独症康复机构选取符合实验的5名被试,设计共同注意干预方案,对NAO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利用社交机器人NAO训练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注视、眼神注视跟随和手指指示跟随三种目标行为,探究三种目标行为的干预效果。实验二研究发现:(1)NAO机器人对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技能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成效。(2)5名孤独症儿童在不同目标行为上的干预及维持效果具有差异性。(3)5名被试中手指指示跟随目标行为的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干预结束后能够达到100%。本研究为社交机器人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基础,为NAO机器人改善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设计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方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康复教育领域开展个别化和集体化康复训练,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社交机器人改善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障碍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