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于2011年提出了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时至今日,实施这一措施已有七年之久,推行我国家庭医生制度不仅成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它减轻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负担。2016年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概念,这是对我国当前现代化社会健康需求多元化的及时回应。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目标预计到2020年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所有人群,实现基本家庭医生服务的全覆盖。但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全科医生短缺的情况下医生服务效率如何?如何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这些问题对专家学者、医生以及其去签约居民都是值得考究的议题,综合上述问题,论文从测算家庭医生服务效率的评价方法等角度来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和功能的定位出发,建立了家庭医生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上海市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服务效率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首先,论文介绍了选择家庭医生服务效率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并对回顾了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并对文献进行了梳理;阐述其理论依据和DEA模型的相关概念以及家庭医生服务效率的界定;梳理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现状,从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政策的沿革和国外家庭医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到上海市家庭医生服务发展历程,根据上海市松江区与长宁区实地调研进行基础情况分析;构建家庭医生服务效率指标体系,选择与确定投入与产出的指标,运用调研得到的有效数据结合DEA模型测算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投入与产出利用情况。根据分析被调查的12个服务站中一家服务站为DEA有效,11家服务站为非DEA有效,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问题;根据分析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上海市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建议通过减少在职家庭医生的工作量和提高薪资待遇,提高企业、高校、政府机构多方共联机制,可显著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实现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