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几何数增长态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6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达到45.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同比增长19.1%,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观念、方式、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问政近年来成为一个“热词”,政界、学界以及民间都大量论及。网络问政是指政府、官员、网民和网络媒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于互动中实现政府问计于民和网民问事于政相统一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问政议政活动。网络问政的兴起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当代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利益取向多元化趋势,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公民意识的炽热博兴等因素为网络问政的兴起提供了时代条件和社会基础。网络问政为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萌发、民主政治的提升,政治文化的进步,政府结构的优化等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转变、提高政府执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网络问政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只要政府对其加以支持和保护,维持网民的积极性,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网络问政事业,在公众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将取得新的进展。网络问政之主体庞大性、低成本性、便捷性、互动性、平等性、公开透明性、主题广泛性等优势,有效化解了原来限制公众政治参与的多重障碍。网络问政在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转变、提高政府执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引导、规范网络问政,有效地利用民意,实现网络问政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已变得异常重要。由于网络问政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网民结构分布不平衡、网络资源的数字鸿沟、网民素质、网络问政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回应性不强等。本文通过对网络问政内涵、现实意义、兴起、问题分析等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路径,随着我国网络问政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日益常态化、制度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水平成熟化、效果显现化,网络问政必将从一种社会现象发展成政治现象,影响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