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适应性角色—以《彼得潘》的两个汉译本为例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它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具有独特文学性、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我国的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五四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译者们在翻译创作之余所作的心得杂谈,可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雏形;文革期间则是一片空白,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专门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文章面世;进入21世纪,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呈欣欣向荣之势。  英国儿童文学作品《彼得潘》于1904年出版,历经一版再版,在全世界每一代小朋友中广为流传。1929年,它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由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翻译。到现在,已经有30多个不同的中译本(包括全译本、编译本以及中英文对照本)相继出版。其中,梁实秋的译本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而任溶溶的版本则是产生于21世纪之后,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但是却处于截然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中,出于对这两个译本特殊性的考虑,笔者将以它们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彼得潘》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两名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对其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将被详细的论述,译者对译文的适应性选择也会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旨在论证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解释力和可行性;其次,通过对多个译本的汉译实例分析,研究译者们是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的,如何适应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同时,探讨他们做出这些适应性选择转换背后的原因;再次,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是怎样根据翻译生态环境,包括儿童的兴趣爱好,心里特征,语言接受和理解能力,欣赏水平等,来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其他文献
当前,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预算组织、数据、执行、考核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
本文对田纳西的南方情结及其逃避现实的南方淑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指出,威廉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南方剧作家,他和旧南方的联系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是文化的。美国南方
塑料光纤是一种新型的光通信介质,在短距离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塑料光纤标准情况,重点介绍了新制定的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在对风机变频调速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对数据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风机测试数据重新进行了处理。 While analyzing the test data of the fan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谚语在丰富民族语言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都包含在它的谚语之中。”,在交流中,谚语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语言
乔伊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为了他的艺术呕心沥血,尽其所能向世人展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他的《尤利西斯》更是将文学引领到一个崭新的方向。同时,它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托尔金(1892-1973)的《魔戒》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在评论界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为指导,对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象征等进行了深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指的是考试对教师语言教学与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至今为止大部分的语言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均集中在大规模、高风险的语言考试,如托福考试、雅思考试、英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