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非水相液体(LNAPL)泄漏进入到地下环境中,首先在包气带中进行垂向迁移,到达毛细带后在地下水面以上形成饱和透镜体?准确预测LNAPL渗漏在包气带形成的透镜体厚度,对于LNAPL的去除及污染含水层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下水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漂浮在水位线上的透镜体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预测LNAPL的泄漏时应将透镜体随着水位波动的变化情况考虑在内。本文通过LNAPL进入包气带后形成的透镜体各点在垂向上的受力平衡分析,得出了一个用LNAPL和水直接的两个进入压力来预测LNAPL在平衡时形成的透镜体厚度的公式。并利用土-水特征曲线的滞后作用,用一种简单的室内实验获得了水作为润湿相,柴油作为非润湿相时,在中砂和粗砂中含水量和基质吸力的关系,并分别用Brooks-Corey模型(BC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以及Fredlund-Xing模型(FX模型)进行拟合,得出预测的透镜体厚度。再通过两组模拟槽实验进行柴油进入包气带后的迁移模拟,测出平衡时水位线上的透镜体厚度,并跟预测的厚度进行比较。最后进行了几组水位波动的模拟槽实验,再通过取样,用GB260-77的方法测出不同位置上的含水率和含油率的变化情况,对比在水位波动下的透镜体变化情况。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油-水间的脱湿吸湿进入压力来预测LNAPL在包气带形成的透镜体厚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在拟合土-水特征曲线时,VG模型比BC模型更加准确。(2)用本文方法预测透镜体厚度时,与模拟槽中观测到的透镜体厚度相比偏小,实验误差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得出完全干燥的吸湿脱湿曲线,造成预测值偏小。一部分可能是因为观测到的透镜体厚度偏大。(3)在最终形成的透镜体处,油的饱和度随着柴油的迁移锋面越来越大,水和气的饱和度随着柴油的迁移锋面越来越小。油的饱和度在透镜体中的分布规律为从中间到两侧逐渐降低,随着迁移锋面越来越高。(4)在水位不变、水位下降两种情况下,柴油在介质中优先驱替了水;在水位上升的情况下,柴油在介质中优先驱替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