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中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传播研究——以央视“3·15晚会”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消费维权是一个热点话题,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互动传播方面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传播研究的热点。目前,报纸是一个极为热门的在消费领域的研究问题,分析维权报道的现状和呈现的特征。而关注具有强大传播力的电视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而1991年首播的央视“3·15晚会”,每年3月15日播出,延续至今,历经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变迁,也复苏了消费者自身的维护权益的意识,已然成为消费维权领域的旗帜性节目。从央视“3·15晚会”中体现的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传播也是对消费维权领域研究的补充和丰富。  本文在互动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传播关系,分别从电视媒体和受众的角度,探讨媒介互动传播形态和受众互动反馈方式。本文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为例,以质化分析为主,从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探究消费维权中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传播关系。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了电视媒体、受众与消费维权的逻辑关系,并论述了互动传播理论。第二部分通过对央视“3·15晚会”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了在消费维权上,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互动传播的形态演变,并从经济、政策、消费者自身等方面探究其形态演变的主要原因。再以晚会曝光垃圾短信问题为例,分析现阶段大众传媒在消费维权中的互动传播具体表现。第三部分从受众的角度,分别从互动媒介、互动时段、互动内容三个方面探析央视“3·15晚会”观众参与反馈呈现的特征。第四部分在对电视媒体和受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两者互动传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受众互动较为局限,媒体本身和报道方式遭受质疑。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如建立良性互动、平衡传受双方地位,提高媒介自身素养、规避职业风险。
其他文献
传媒业是敏感行业,任何一个客观形势或条件的变化,都要求传媒业在内容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传媒预测变化、发现变化、经历变化的过程,也是对传媒反应能力、
期刊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整个中国的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自强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开始向西方探寻救国的道理。为了沟通信息,启发国民,为维新创造有利的政
国内对乡村传播的研究越来越多,民族志成为新的研究路径。针对乡村传播的研究可以对大众传播的基础研究做出很好的补充。乡村传播或许可以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尝试提供新的思路。
公交移动电视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它具有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公交移动电视脱胎于传统电视媒介和户外媒介,集合了多种媒介元素,既具有电视媒介的声像形态、又具有户外媒介的图文
国内网络新闻媒体蓬勃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新闻获取方式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新闻媒体质量评估体系。本研究归纳各国研究文献,建立网络新闻媒体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