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承担着提高国家教育发展质量的重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重大。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城乡在师资配置方面上的严重不均,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数量缺乏、现有教师自身素质偏低以及教师结构化问题明显,不利于教育均衡的实现。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师资配置不均问题,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农村师资力量发展,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师资差距,确保城乡义务教育能够公平发展。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该计划是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一大创新,通过提供服务期满后入编等优厚条件来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此来增强乡村地区师资力量,改善其结构不合理等状况,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特岗计划政策实施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光景,期间取得了什么成果,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未来该如何解决优化,这些都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研究将河南省汝南县作为实地调查地点,结合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汝南县所辖区域内的教育行政人员、设岗学校校长以及在职特岗教师进行调查,并且基于霍恩-米特理论模型,从模型中提及的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执行方式、执行机构的特征、系统环境以及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六个方面来深入分析汝南县特岗计划政策执行问题。通过调查得知,汝南县特岗计划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主要有:创新了教师补充形式,极大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压力;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发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改变;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利于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促使农村地区的学生进一步回流。但是,在关注汝南县特岗计划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不尽人意;政策资源较为单一;政策宣传不到位且群体之间缺乏积极沟通合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表面化执行;政策目标群体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困境;政策执行者工作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笔者根据霍恩-米特模型中提及的影响政策执行的六个因素来深入分析汝南县特岗计划政策执行问题,具体原因有:其一,政策目标与标准方面,政策目标要求不具体、政策执行考核标准设置不完善;其二,政策资源方面,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不合理、配套的权威资源缺失、人力资源未能有效充分利用;其三,执行方式方面,政策宣传形式单一且流于表面、政府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其四,执行机构的特征方面,政策执行监督机构缺失、横向执行机构之间的合作困境;其五、系统环境方面,经济环境制约、社会心理环境制约;其六,执行人员价值取向方面,政策认知度不够、政策执行者的趋利性。在对汝南县特岗计划政策的执行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相关探讨之后,笔者又立足于霍恩-米特理论模型对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执行优化对策。第一,完善政策目标与标准设置:加强政策顶层设计,细化各项政策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执行标准,形成动态合理考核机制。第二,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使用财力资源;健全完善配套的权威资源;有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第三,改善政策执行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政策宣传形式;建立政府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第四,提升执行机构的执行力:健全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第五,营造良好的系统环境: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厚植“重教乐学”的社会心理环境。第六,引导执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加强执行人员的培训学习;建立健全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