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畜产品作为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直接影响到了畜产品的供给大局。在我国,畜禽养殖的主体在基层,本研究以一个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业者的视角,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思考,以公共管理学、食品科学、兽医学等作为理论基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以蓬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以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蓬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深入总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探寻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方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构建一种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普及的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模式。本研究认为,蓬莱市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畜禽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中的监管以及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均存在大量问题。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政策制度三个方面。基于问题的探索和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本研究创新性提出了完善畜牧行业健康发展大环境的理念。安全的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在打造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诚然,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确保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必须建立在行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否则,单纯依靠监管来保障畜产品安全是舍本逐末。因此,实现畜产品安全应该跳出强化监管的小圈子,完善畜牧产业发展大环境才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畜牧行业健康发展大环境,通过强化畜禽良种研发、完善畜禽养殖进入退出机制、加强畜禽养殖科技研发力度、建立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全方位的定点屠宰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普法教育等各项举措,使畜牧业真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加速向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通过行业发展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可操作性、提升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强畜牧主管部门的监管效能以及增强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