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匹配边界元法的船舶运动物面非线性时域切片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对船舶耐波性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基于配边界元法的物面非线性时域切片理论来计算船舶运动响应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边界元法:简单格林函数法和匹配边界元法。在线性理论下,通过圆柱绕流问题验证简单格林函数法,通过对半圆剖面辐射水动力系数和入射波浪力的求解验证了匹配边界元法。应用匹配边界元法,使自由面条件严格满足,避免了自由面带来的不稳定,同时,时域格林函数只需要在直壁边界进行积分,使匹配边界元法能在时域内计算大外飘船型。  然后建立大幅强迫运动水动力计算的数值模型。计算模型采用线性化的自由面条件和瞬时位置满足的物面条件,线性化的自由面条件能简化数值计算,提高数值稳定性,物面的瞬时效应能提高大幅运动模拟精度,并捕捉大幅运动中船艏和船艉剖面会出现的出水和沉没等现象。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大幅运动模型的自由面、物面线元处理方法和自由面步进方式,对楔形片体的大幅强迫运动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和不同运动幅值下的水动力计算。  在介绍强迫运动计算模型后,本文建立了二维剖面自由运动的数值模型。引入了加速势的概念,让水动力和刚体运动方程耦合求解,并对带圆角的方形箱体剖面进行了三个自由度的自由运动数值模拟。加速势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并且突出体现了水动力和刚体运动问题之间的耦合,改善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最后基于上述的二维计算程序和时域切片理论,对S175集装箱船进行了垂荡和纵摇两个自由度的波浪中运动数值模拟,对C11船进行了参数横摇模拟。应用切片理论把三维问题简化到二维剖面内求解,相对于三维计算模型有着稳定高效的优势,在工程上应用广泛。  以上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和其他文献的数值结果以及部分试验值的吻合程度令人满意。证明了本文编写的计算程序是精确、稳定、高效的,非常适用于船舶在波浪中的非线性运动响应预报。
其他文献
M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具有很大的军事、民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其初始对准技术又对其应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及MSINS/GPS组合导航技术、分布
色调淡雅的良渚博物院静静伫立,环抱着博物院的是沉睡千年的遗址,托举着遗址的是肥腴的浙北平原,轻踏着浙北平原的是我赤条条的双足.rn那首《一眼千年》唱得好啊:“请再翻慢
期刊
近年来,极地冰川的加速融化使南北极的战略地位重要性逐渐凸显,资源开发和极地航行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极地环境也由于气候的变暖而逐渐变得复杂,同时存在平整冰、浮冰、冰脊等
船舶结构振动问题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故准确计算船体结构的动力响应对于减少振动和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十分重要。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已经成为分析复杂结构问题的有力工具,其中有限元法(FEM)的应用最为广泛,然而使用可以自动剖分的简单线性单元进行计算时有限元方法的模型刚度过硬明显,导致计算精度较差,求得的自由振动频率值偏高。单元基光滑点插值法(CS-PIM)以单元为光滑域进行应变光滑处理,因为广义梯度光滑技
学位
在近十几年里,高强度和低重量的复合材料,特别是由FRP表皮和轻质材料夹芯结合得到的夹层结构,改变了船舶建造行业的经典标准,并在船舶的设计和生产方式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但
现代社会对于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在满足于有居住环境的基本愿景,而是对于住宅的舒适逐渐提高关注度,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环境也势必发生改变.我们经常说的集中供
高速航行体在水下航行阶段表面易发生自然空化现象,会影响航行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目前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主动充气技术,通过航行体表面的通气孔或通气缝向外排气来控制
自然界水域中,各种生物运动和障碍物会使水中分布大量的漩涡。在这种复杂的涡流场中,鱼类生物游动时具有高机动性、高效率、低噪声等良好的推进性能。对于鱼类运动的水动力学研
青璜山既谓之山,自然是高低起伏,层次分明。  清晨,踏着石阶,迎面是挺拔高耸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璜山地处南国,没有大雪,而青松仍然挺而直。这些松树没有杨柳的多姿婀娜,没有桃李的多彩绚丽,但这些已近百年的松树,默默地迎来送往,见证了六中的建立与发展,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往南缓缓拾阶而上,能见到一方石桌,还有一排不锈钢的长椅。在榕树、凤凰树、豆荚树的浓荫下,这里是学校最清凉处,也
期刊
“嘘——”  屋子里顿时静了下来,几双眼睛紧紧地跟着那饱满的笔尖往下游走,他们第一次发现“中”的竖笔那么长,那么长。最后悬针处,大家几乎屏住呼吸,生怕一点儿气都会吹断那针尖儿。  “好!”不知谁大声叫道。过了好一阵,大家才回过神来,使劲儿鼓掌。  “俞马你太厉害了!”“写得太好了!”  “状态不好,没有写好。”俞马在大家的赞美声中,讪讪地笑,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  这就是“书法家”,俞马——至少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