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自2014年起已经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在从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增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提供了保证。当前各省份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己发展规律的“书香社会”建设道路,江苏省同样加快布局。本文以江苏省全民阅读工作推进过程的现状、问题、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对“书香江苏”构建展开研究。通过系列信息检索,获得了大量期刊论文与通讯报道进行分析;在参考一系列相关学术著作基础上,紧扣国家和地方颁发的相关政策、条例,与业内专家的点评、分析等网络文献相印证。通过整合这些文献,获得一手资料并加以演绎;在几个部分的分析归纳中,笔者都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相关论述都紧扣江苏省推动全民阅读进程所呈现的具体案例和举措,使分析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都能有所依托,增加了说服力;在关注书香江苏建设的同时,通过进行省内外、国内外横向对比和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分析,突显江苏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与其他地区的全民阅读建设经验取长补短和江苏模式的推介普及。全文较系统的梳理了江苏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的摸索和实践,归纳了政府部门、图书馆、出版社、学校、书店等之间的联动及与读者的互动效益:通过开办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出台推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增加公共阅读资源等举措,真正促进了江苏省书香社会的建设进程。重点指出书香江苏建设过程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弱势群体的阅读权益尚未得到充分保障、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观念带来价值观方面的偏差、碎片化阅读产生了一定副作用、儿童图书的“分级阅读”标准制定步履维艰等。在参考了国内一线城市的全民阅读推广方案后,并结合实例和当前较新颖的新型智库、区块链、PPP等概念,提出了应对升级策略、方案:建立面向老幼病残群体的扶助机制、提高各主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引导广大读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推进阅读分级制定的建立和完善、依靠“书香江苏”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工作进度等。以期为国内其他省份书香社会的建设提供普适价值和借鉴意义。考虑到江苏全民阅读推进工作基础尚薄弱,提出读者应对书香社会建设中上下游各主体的工作保持宽容和耐心,并积极参与到书香江苏建设之中,配合各方联动,在书香江苏建设事业和工程中对书香社会建设的“江苏模式”进一步升级完善,使建设方案更具普适性。通过梳理江苏全民阅读推进工作一系列举措,笔者得出书香社会建设的“江苏模式”:以本省特有历史底蕴为灵感来源,依托经济发展、教育集中的优势条件,在政府主管部门配套的政策、法规、财政等方面的保障下,出版行业产业链条上下游各主体各展所长,又互动互补,吸纳广大读者群体参与到各项阅读主题活动中,通过新技术、新业态的刺激和推进,使全民阅读工作稳步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