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锂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硫化锂(Li2S)正极具有三倍于传统锂电池容量的理论比容量(1166 m Ah g-1)、高熔点(938 oC)、较稳定的电极结构(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小)以及安全性好(可搭配无锂负极,减少锂枝晶过度生长)等优点,在锂硫电池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硫化锂也存在着导电性不良、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锂硫电池的性能。目前针对硫化锂基正极的设计主要从改善电子/离子的传输能力和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等方面入手。其中,导电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疏松多孔的特性,并且在改善正极电子/离子传输能力、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和高效负载活性物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设计和制备中。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以碳材料负载硫化锂为主体,通过优化硫化锂粒径和形貌、构筑三维微孔/介孔碳结构、包覆导电聚合物、引入氧化还原媒介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等策略,实现了硫化锂基锂硫电池性能的改善和提升。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为了优化硫化锂的粒径、形貌和改善其导电性,采用一步法原位碳热还原硫酸锂(Li2SO4)制备了硫化锂基正极复合材料。研究以有序介孔碳CMK3为主体,在835 oC下原位碳热还原Li2SO4制得硫化锂,并通过酚醛树脂(PF)碳化形成保形碳层制备了硫化锂/碳复合正极材料,有效地提高了Li2S的分散性和正极的导电性。电池在0.1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979 m Ah g-1,在2 C下循环450圈后仍有530 m Ah g-1的比容量。因此,原位合成硫化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策略对降低硫化锂首次充电活化能垒和提升锂硫电池整体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2、在介孔碳CMK3良好导电性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其对多硫化物穿梭的物理阻隔作用,在三维微孔/介孔Li2S/CMK3表面包覆一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然后进行碳化处理,得到了三维微孔/介孔Li2S/CMK3/C复合正极。介孔六面体柱状CMK3可以提供快速的电子/离子转移路径,而微孔碳外层将Li2S/CMK3进一步包覆,可以物理阻止多硫化物穿梭。测试结果表明三维微孔/介孔Li2S/CMK3/C的硫含量高达79 wt.%。电池在0.2 C下循环150圈后的容量为848m Ah g-1,在2 C下循环400圈后的容量为410 m Ah g-1。因此,负载Li2S的三维微孔/介孔碳结构在物理限制多硫化物溶解、穿梭等方面的探索对该类锂硫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为了进一步限制多硫化物的扩散和穿梭,研究引入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包覆负载了Li2S的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正极材料,实现了正极对多硫化物的物理阻隔和化学吸附。研究发现,具有离域π电子云交联的导电聚吡咯包覆层不仅能加速电子转移,而且通过吡咯氮和多硫化锂中锂离子的锂-氮成键(Li-N)化学吸附和锚定多硫化物,促使其在正极内反应和转化。此外,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不仅提高了硫化锂的负载,而且改善了正极的电导率和柔韧性。Li2S/CNT/GO/PPy正极在0.1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08 m Ah g-1,在2 C下循环4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为525 m Ah g-1,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65%。因此,合成的聚吡咯包覆硫化锂基锂硫电池正极在高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和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等方面效果明显。4、为了确保硫化锂基锂硫电池正极具有促进硫化锂活化的性能,通过引入氧化还原媒介PDC降低了硫化锂的活化能垒,并制备了Li2S-GO/CNT/PDC多级结构。其中GO/CNT碳主体为锂硫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较高的电子/离子电导率和较快的电荷传输速率、合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多硫化物穿梭的物理阻隔。PDC自身的氮原子可以化学吸附和固定正极内的多硫化物,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PDC的醌基结构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媒介(RM)促进了硫化锂的氧化。Li2S-GO/CNT/PDC在0.1 C电流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25 m Ah g-1,在2 C下循环400圈后比容量为550m Ah g-1。因此,通过引入氧化还原媒介和物理、化学协同限域多硫化物穿梭的策略显著地改善了硫化锂的活化程度以及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5、为了更好地实现硫化锂基锂硫电池正极对多硫化物的化学吸附和催化转化,通过高温碳化处理将导电极性过渡金属化合物碳化钛(Ti C)作为催化剂引入材料结构中,并制备了LS-GO-CNT-Ti C复合正极。研究表明,LS-GO-CNT-Ti C通过硫钛键(Ti-S)化学吸附多硫化锂,能加快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促进硫化锂的成核与沉积,提升了硫利用率。采用氧化石墨烯锚定和负载硫化锂(LS-GO)之后与碳纳米管-碳化钛(CNT-Ti C)球磨得到了正极材料LS-GO-CNT-Ti C。LS-GO-CNT-Ti C在0.1 C电流下提供了高达956 m Ah g-1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且在2 C下循环4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高达508 m Ah g-1。因此,本研究证实了导电极性电化学催化剂对锂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大幅提升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过去五十年超短激光脉冲技术进展很快,激光技术所提供的时间分辨率由微秒到达阿秒,提高了12个数量级。短至单个周期乃至亚周期的脉冲已可在实验室间接合成。然而对于单周期乃至亚周期激光脉冲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很欠缺,且已有的一些研究也存在物理基础不尽合理之处。这样亚周期、单周期、少周期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物理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亚周期脉冲光束解析表达式对亚周期、单周期、少周期激光脉冲
作为储能技术的一种,液流电池具有功率和能量可分别调控、充放电响应迅速、寿命较长等优势,这使其在新能源并网、电网削峰填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液流电池系统中,电解液在储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为液流电池的充放电提供反应物。液流电池中反应离子的传质过程主要包括电解液在流道结构中的流动、电解液在多孔电极中的流动以及反应离子的扩散和迁移。其中,流道结构会对电极中电解液流速分布和反应离子浓度分布产生
含金属沉积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物之一,由热液成因的含金属矿物与远洋沉积物混合沉积而成。由于含金属沉积物携带了热液的源区和热液循环的动力学信息,对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于重建热液活动的历史、位置、强度和演化至关重要。对远轴深海沉积物中热液成因矿物的识别能为隐伏热液矿床的勘探提供有效手段。卡尔斯伯格脊(简称卡脊)位于西北印度洋,是印度洋板块与索马里板块的构造边界。卡脊的扩张速率为22~32 mm/y
这些年来,拓扑绝缘体和自旋流以及相关材料的输运性质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发展,为相关电子器件制造提供了理论支持,反过来为这些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定义了介观系统的一些基本物理量,给出了二维纳米器件电导的微观解释,通过散射矩阵将其推广到紧束缚模型。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在考虑次近邻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利用紧束缚模型的格林函数,给出了石墨烯纳米带的局域电流图像,将局域电流的震荡和电导曲线的震荡联系起来,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在二维电子气中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理论和实验发展,固体材料中的拓扑物性成为了新的研究前沿,并且先后发现并证实二维和三维的拓扑绝缘体、狄拉克半金属、外尔半金属和拓扑超导体等一系列拓扑材料。这其中,磷族化合物因为其非常大的磁电阻效应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再结合理论计算后发现,很多磷族化合物都具有非平庸的拓扑性质。结合过渡金属本身具有丰富的物性,我们研究并发现了在过渡金
绝大部分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获得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其高超的飞行机动性早已引起人们注意、探索并仿生飞行机理。传统的仿生——人造微型飞行器研究尽管已经发展几十年,却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有效载荷能力、飞行距离和速率等等。近几年来,一项新技术——昆虫-机器接口的发展有望解决人造微型飞行器所遇到的瓶颈。它通过建立微电子机械系统与昆虫神经系统或肌肉系统的相互融合,实现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而遥控昆虫自身的
QCD求和规则是一种半理论半唯象的非微扰方法。其核心要素——QCD关联函数通过色散关系连接了夸克层次的理论和强子层次的唯象,而非微扰效应被吸收到一系列可以唯象地确定的真空凝聚值中。因此QCD求和规则可以看成三个方面(层次)的有机结合:QCD理论(?)求和规则具体方法(?)强子唯象。本文中,我们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 1-+轻混杂态、0--/1+-轻四夸克态和ρ介子的求和规则。在QCD理论计
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是微分方程理论的重要分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微分方程多点边值问题的研究,多点边值问题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后,很多学者讨论了更一般的非线性多点边值问题,其中包括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得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共振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反映在数学模型上就是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研究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许多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空军机务人员脊源性腰痛(SLBP)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0例患有SLBP的空军机务人员随机分为揿针组(40例)、外治组(40例,脱落1例)及联合组(40例,脱落1例)。揿针组采用揿针疗法,将新揿针贴于腕踝针下6、腰痛点、腰阳关等穴,每次每穴按揉1min,每天按揉3~4次,3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外治组应用伤湿止痛膏以腰部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