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裂隙无腹筋梁的抗剪性能及碳纤维布加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危害性较大,众多学者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而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梁带内部裂隙缺陷工作的状态大量存在,这不利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正常发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常认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由混凝土部分贡献项和腹筋部分贡献项两种形式组成,而混凝土部分贡献项通常取无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本文对含裂隙无腹筋梁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有腹筋梁抗剪性能理论体系。为对含裂隙梁进行有效加固,本文使用碳纤维布进行侧面粘贴,以提升含裂隙梁的抗剪性能,得到了一定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以无腹筋梁模型为试验对象,用预置裂隙来模拟既有裂隙,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研究既有裂隙在试验梁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条件下对含裂隙梁混凝土部分抗剪性能的影响。同时,为保证含裂隙梁能得到有效加固,以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进一步研究了碳纤维布不同角度的侧面粘贴方式对含裂隙梁抗剪性能的提升效果。对典型试验工况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试验结果作了解释。同时,通过对含裂隙无腹筋梁抗剪机理的分析,运用拉杆拱的理论模型,对含裂隙梁抗剪性能和裂缝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了碳纤维布侧面粘贴加固含裂隙梁的加固机理,可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作用。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梁在三点弯曲加载过程中,梁内部的既有裂隙对梁混凝土部分的抗剪承载力有着削弱作用,当既有裂隙位于梁跨中时,既有裂隙的裂尖距离梁底中部越近,对含裂隙梁混凝土部分抗剪承载力的削弱作用越大;当既有裂隙位于梁侧基本拱体范围内时,既有裂隙的角度与混凝土梁基本拱体重合度越高,对含裂隙梁混凝土部分抗剪承载力的削弱作用越大。此外,当梁跨中既有裂隙的垂直度越高时,其裂尖处对梁底裂缝起裂点的水平位置的吸引作用越强;当梁侧既有裂隙的角度与基本拱体重合度越高时,梁底裂缝越容易扩展通过既有裂隙的两个裂尖;当梁侧既有裂隙的角度与基本拱体重合度较低时,梁底裂缝可扩展至既有裂隙中部区域。而当梁侧既有裂隙的角度与混凝土梁的基本拱体重合度较高时,使用碳纤维布对含裂隙梁进行侧面粘贴加固,粘贴方向与既有斜裂缝垂直度越高,碳纤维布对含裂隙梁的加固效果越好,越能提升含裂隙梁混凝土部分的抗剪承载力。
其他文献
泵、风机等旋转机械在工作时与介质交互作用产生的动态激振力是引起旋转轴系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诱因。传统的对旋转轴系动态载荷的研究方式以理论数值模拟为主,实验方式也以轴系静止固支激振力测试为主,缺少必要的动态载荷测试手段。同时,用于动态测试的多维力传感器也大多只做静态标定而不做动态标定。因此,本文从三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展开,研究旋转轴系的三维动态激振力的测试技术,实现旋转轴系动态载荷的测量。分析了现有的多维
由于空气稀薄,冷源不足,航空活塞发动机在海拔20km的高空环境下工作时会面临巨大的散热问题。而高空、长航时已经成为活塞动力航空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散热器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促进航空活塞发动机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障发动机在20km高空环境下的正常工作,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散热器需要进行高空环境的适应优化设计,但高空散热器的设计非常依赖于试验设备和高空平台,现有的散热器研究因缺乏高空试验数据,尚未形成
空气涡轮起动机属于飞机第二动力系统,与航空发动机一样,需要满足包容性规定。空气涡轮起动机的U形截面包容环是起到包容作用的主要部件,研究其包容性问题对起动机的安全性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材料和结构入手,结合试验和数值仿真,针对空气涡轮起动机的U形截面包容环包容性展开了以下问题的研究:(1)GH625材料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某型空气涡轮起动机包容环材料镍基高温合金GH625
子宫肌电和胎儿心电信号检测对孕妇及腹中胎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医学广泛应用胎儿心电监护仪和肌电生物反馈仪,这些设备只能单独进行子宫肌电检测或胎儿心电信号检测。本项研究可以为孕妇及腹中胎儿提供全方位检查,精确度更高,操作更便利,功能性更强。子宫肌电信号可以指示产妇的疼痛,从而可以为产妇及时提供镇痛。胎儿心电信号检测还可以用于早期胎儿心脏疾病的诊断,这对于优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设计一种新型
学位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战略性方向。我国作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已发展成为新车最大销售市场,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并快速增长。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定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崛起,汽车市场经济的繁荣依托于本行业的人才质量及就业发展前景。
2019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知》中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方向,即:我国职教改革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近30多年来,双元制在我国各职业院校也得到了试用、借鉴和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紧贴市场的需要,专业课程技能操作要求高,本论文基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滇西班级的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研究双元制在该
现今职业教育中的汽车电器类课程,课程资源普遍呈现离散状态,实训设备与教材不能实现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工单、维修手册与实训设备不能实现配套,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知识体系中跳跃学习,并自行将各个知识体系串联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整合难度。在“工学结合”理念的引领下,本文致力于改善上述情况,通过开发一套新型混合动力汽车车身电器实训资源,拉近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之间的差距。实训资源包括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学术和商业的热点。增程式电动汽车由于具有续航里程较长、纯电驱动等优点,是当前阶段传统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理想车型。增程器是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之一,其控制策略的优劣对增程器的功率跟随、油耗、排放等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基于模型的增程器控制器V模式开发流程中,增程器被控对象模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开展增程器相关策略模型在环验证和
油气弹簧因其渐增性的非线性特性使其在特种车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极限工况下路面的高频冲击载荷使其减振阀关键部件出现各类故障导致零件失效,因此对其减振阀结构可靠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新一代特种车辆所配置油气弹簧减振阀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基于此对其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为新一代特种车辆行动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以某型特种车辆油气弹簧的减振阀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具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