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旱荒漠植被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响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植物几乎都能与内生真菌形成共生关系。高度多样化的真菌共生体可以保护宿主免受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从而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导致内生真菌与荒漠植被特殊的共生适应性。与内生真菌共生被认为是逆境胁迫下荒漠植物生存的重要策略。特定真菌—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可以赋予宿主耐热、抗旱以及提高生存力、初级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等多种功能。因此,揭示荒漠植物与共生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极旱荒漠灌丛植被(红砂、泡泡刺、合头草、珍珠猪毛菜、膜果麻黄)为研究材料,基于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培养方法,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分不同植物,组织和季节系统研究极旱荒漠植物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其与宿主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内生真菌在极旱荒漠生境的生态分布特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探究荒漠植物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耐旱生理响应,揭示内生真菌自身适应干旱胁迫的适生物学特性。以典型荒漠牧草沙打旺为研究对象,室内构建植物—真菌共生体,分析荒漠内生真菌在干旱条件下对宿主生长的促生效应和生态功能响应;揭示植物-内生菌功能共生体适应荒漠环境的生态对策,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发展、资源保护和生态健康提供对策与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种荒漠植物根、茎、叶组织内生真菌进行ITS2序列测序,共获得33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优势种类以Dothideomycetes和Pleosporales为主。基于传统组织培养法和ITS序列比对,在5种植物不同组织共分离鉴定82个分类种,隶属30属48种。仅分离得到一种担子菌(Coniophoraceae)。其中,优势纲和目分别为Dothideomycetes、Sordariomycetes和Pleosporales,这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Alternaria sp.是优势属,出现在所有植物组织样本中,丰度占比为13.51%~70.87%。2.植物种类对茎、叶和根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泡泡刺茎内生真菌OTU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而红砂叶组织(29.08%)和根组织(36.30%)独有的真菌OTUs最多。植物种类对茎内生真菌OTU丰度有显著影响(χ~2=10.939,P=0.027),且茎组织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和均匀度在不同植物间的变异也较大。NMDS和相似性检验发现植物种类对茎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方差解释率为51.4%,大于叶(41.1%)和根(38.7%)。除红砂外,其余4种植物均对内生真菌有偏好性,70种内生真菌OTUs有显著的宿主偏好性。其次,有26对植物和内生真菌表现出二维偏好性。3.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茎叶组织内生真菌与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表现出明显分化。5种植物根系内生真菌侵染率较茎组织显著较低,但根组织内生真菌(30种)物种丰度较高,扩增子测序也显示根系独有的真菌OTUs最多(140种)。NMDS和聚类分析表明,根系和地上组织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且组织对内生真菌变异的解释大于植物种类。在372对组织生态位和内生真菌中,有44对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偏好。真菌共生网络结构分析表明,荒漠内生真菌表现出种间共存关系,且根系真菌网络种间连通性最高。在根系内生真菌网络中,Pleosporales是关键类群。4.基于地下根系内生真菌特征,对荒漠植物内生真菌群落季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5种植物根系内生真菌侵染率和和物种多样性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显著高于秋季(9月)。PCA分析显示内生真菌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差异,7月内生真菌物种组成与9月和12月差异显著。Eurotiomycetes和Sordariomycetes在7月丰度高,而Dothideomycetes在12月丰度高。在分离种水平,Alternaria chlamydospora主要在7月和12月根系分离,Fusarium hostae在7月和9月分离率较高,而Herpotrichia striatispora主要分离自7月份根系组织。土壤因子受不同荒漠灌木和季节的交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组成(VAP:36.3%)。土壤脲酶(25.38%)、磷酸酶(11.35%)以及土壤湿度(14.69%)、有效氮(28.32%)和速效磷(11.61%)是影响荒漠根系内生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指标。5.在30个根系特有真菌中,有17个类群被认为是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其培养特征为黑色化结构和暗隔菌丝。DSE在5种植物根系中形成了典型的菌丝和微菌核共生结构,且不同植物DSE定殖率(15.56%~56.33%)存在差异。DSE定殖率与土壤p H和氮、磷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内生真菌多样性分布不同,DSE定殖率在气候干旱的秋季(9月)显著较高,说明DSE在根系中的定殖可能是荒漠植物依靠DSE来应对逆境环境的一种有效的适应性策略。6.体外胁迫培养下,所有测试内生真菌都能在干旱胁迫的MMN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说明从极旱荒漠植物中分离的真菌,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PCA分析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是不同真菌种类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差异指标。茎叶内生真菌与抗氧化物质有更强的相关性,其SOD和GSH的含量显著较高;而根系真菌与渗透性物质更相关,表现在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内生真菌黑色素含量的变化也与干旱胁迫耐受性有关。7.分离自荒漠植物的2种叶片真菌和3种根系真菌均能成功侵染沙打旺叶和根组织,且真菌对干旱耐受性响应依赖于真菌种类。不同来源真菌对沙打旺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叶片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和Alternaria sorghi真菌接种对沙打旺分枝数、总根长和根表面积表现出抑制作用,根系Alternaria chlamydospora和Sarocladium kiliense真菌回接显著促进了沙打旺地上分枝和根系形态结构的发育。真菌对沙打旺根系的促生效应与水分状况有关。正常水分处理下,除Monosporascus sp.接种外,真菌接种对沙打旺根系生长无显著作用;干胁迫处理时,N.chichastianum,A.chlamydospora和S.kiliense接种都表现出对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显著促进作用。8.真菌接种对沙打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归功于真菌种类的不同。叶片A.sorghi和根系A.chlamydospora接种显著降低了土壤p H,且A.sorghi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根系真菌对硝氮和有效磷影响不显著,但N.chichastianum接种导致沙打旺土壤速效磷和硝氮增加。所有真菌接种均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9.在干旱非灭菌条件下,分别对沙打旺幼苗进行单一和多菌株混合接种处理。真菌接种对植物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过程有显著影响,这取决于内生真菌的组合。S.kiliense单接种促生效果最好,而A.chlamydospora和Monosporascus sp.共接种生长效果高于两株真菌单独接种。尽管3种真菌混合接种对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影响了沙打旺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不同真菌处理表现出对特异真菌种类的富集,且与土壤养分循环密切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真菌接种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和种丰富度以响应土壤反馈,进而作用于植物生长。
其他文献
工程推动社会进步,工程教育决定人类未来。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发展到目前已经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体系亦将日臻完善。本研究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视角,选点有代表性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已经通过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在闽四所高校为研究案例,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运用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路。本研究从梳理工程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我国工
学位
学位
利用电子或空穴作为热电转换的工作媒介,为固态热电转换技术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工业废热发电来显著节约能源,并且具有无需其它机械移动部件,体积小、寿命长并且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减少传统能源碳排放以及废热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最近,随着“声子液体-电子晶体”指导理念的提出,类液态热电材料因其具有独立的两套亚结构:刚性亚晶格结构以及分布在其中具有“类液态行为”的阳
设施栽培已成为我国北方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为了追求高收益,过量的水肥施用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及水肥资源浪费,而且多余的水肥通过重力作用向深层土壤渗透,造成潜在地下水污染等危害。同时,华北地区强烈的气候干旱化趋势使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系统不断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因此,优化施肥和灌水对于减少水肥资源浪费、提高水肥生产力、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促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填精益髓”针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经典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对小鼠脑海马Aβ、Tau蛋白表达和形态损伤的干预作用;进一步从炎症因子IL-1β、IL-10、TNF-α和LPS表达以及肠道菌群及代谢改变探讨针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机理,为针灸干预AD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针灸治疗AD的临床
苔藓属于孢子植物,在孢子体成熟之后即释放孢子,世代交替繁殖。苔藓在分类学上界于藻类和蕨类之间,包括苔纲(6000种),藓纲(14000种)和角苔纲(300种)三大类群。苔类植物中的油体——富含醚类、萜类和芳香类化合物的膜结合型细胞器,从微观角度解释了苔类植物的化学及其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原因。自70年代以来苔类植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联苄和萜类两大特征化合物。此外,结合方式多样,骨
与空运相比较,海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具有环保、成本低、运量大、受气候变化影响小的优势,其中重载运输对国家经济的安全运行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例如,我国的大秦线、瓦日线等重载铁路线是我国的能源运输大通道,尤其在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与2021年全国范围低温天气期间,将山西、内蒙古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运往全国各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轴重增大和编组数量增加,重载列车的纵向冲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最常见的 EC 类型,大部分 ESCC 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5年生存率仅为15%-25%。针对中晚期ESCC,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对射线低反应性而导致放疗失败。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且处于相
本文在分析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以磁耦合谐振原理为基础,以线圈阵列式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电磁兼容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系统采用发射线圈阵列式铺设方案;对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建立模型并进行简化,并对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当电动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研究当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接收端线圈偏移时,引起互感变化、负载波动导致供电功率剧烈波动,影响系统供电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从平缓传输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