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预测及风险评估——以江苏省和辽宁省实证数据的对比分析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问题。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接着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逐年增加的原因,继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特征。其中,总体风险特征包括政府搭建平台间接举债、资金来源依赖银行、债务偿还依赖财政收入、债务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等。区域风险特征包括江苏山东政府性债务余额较大、贵州辽宁债务率较高、宁夏广西债务增速较快等,其中经济发达的江苏省的债务余额与经济转型的辽宁省的债务率不容小觑。因此,实证阶段选择江苏省和辽宁省为样本,通过引入压力测试建立适合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此二省进行对比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两省相同的特点表现为二者的债务余额、负债率和债务率逐年上升且均已超出风险预警指标,处于规模大增速快的阶段,对债务规模的控制及风险把控已刻不容缓。两省不同的特点表现为江苏省虽然债务规模巨大但偿债能力较好,债务压力总体可控,而辽宁省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债务压力较大,偿债能力整体较弱。最后,对防范其风险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其一,将制度经济学作为研究方法之一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逐年增加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二,通过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与投资需求间的差值确定地方新增债务,并在存量债务的基础上确定债务规模,然后借鉴压力测试的思想,运用情景分析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量化的风险评估。其三,在分析我国各省份地方债风险特征时发现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债务规模最大,经济转型的辽宁省债务率居高不下,故而选择此二省进行实证分析,评估江苏省和辽宁省的政府性债务风险,比较研究在地方债规模预测与风险预警下两者的特点,进而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年及尾随其后减速换挡调整过程中,企业的杠杆率也水涨船高,成为潜在风险源。当前政府大力推进去杠杆,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金融体系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种种弊端,作为全球金融体系风险管控和监管基石的巴塞尔协议Ⅱ也受到了普遍的指责。其中一个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巴塞尔协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世界各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国外需求锐减,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同时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可交换债券即是其中一种,它兼具债性和股性,在国外,该产品常常归入可转换债券的行列,虽然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有很多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