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瘤边缘不同距离处受照剂量与生存率的关系,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局部剂量给出一个合适的范围。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III期中心型,且有病理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其中IIIA期29例,III B期53例。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50~70Gy,中位剂量62Gy。采集肿瘤直径最大层面处的纵隔侧、肺侧、前侧、背侧、头脚侧距原发瘤最靠边缘0.5cm、1cm、1.5cm和2cm处的受照剂量。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1)原发瘤受照剂量>60Gy组与≤60Gy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68)。(2)原发瘤体积≤100cm3者,接受照射剂量>60Gy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60Gy者(P=0.023)。(3)原发瘤纵隔侧0.5cm处,接受60~66Gy照射组无论是中位生存期还是1、2、3年生存率均较<60Gy和>66Gy组为高,且60~66Gy组与<60Gy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2)。显示:肿瘤纵隔侧0.5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60Gy的照射剂量;1cm处受照剂量,59~62Gy组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均最高,>62Gy组次之,<59Gy组最低,其中<59Gy组与59~62Gy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0)。显示:肿瘤纵隔侧1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59Gy的照射剂量;1.5cm处接受50~60Gy照射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50Gy和>60Gy组,>60Gy组次之,且<50Gy组与50~60Gy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1)。显示:肿瘤纵隔侧1.5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50Gy的照射剂量;2cm处接受≥40Gy照射组生存率明显高于<40Gy组(P=0.029)。显示:肿瘤纵隔侧2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40Gy的照射剂量。(4)原发瘤肺侧0.5cm处接受<60Gy、60~66 Gy、>66 Gy照射时1、2、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1cm处照射剂量≥64Gy组的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均比<64Gy组高(P=0.030)。显示:肿瘤肺侧1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64Gy的照射剂量;1.5cm处接受照射剂量≥60Gy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均比<60Gy组高(P=0.020)。显示:肿瘤肺侧1.5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60Gy的照射剂量;2cm处接受≥42Gy的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均比<42Gy组高(P=0.033)。显示:肿瘤肺侧2cm处需要接受不低于42Gy的照射剂量。(5)原发瘤前侧0.5cm、1cm、2cm处接受不同剂量照射时,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均未显出统计学差异(P>0.05);但1.5cm处60~64Gy组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均较<60Gy组为高(P=0.092)。显示:在距肿瘤前侧1.5cm处接受60~64Gy的剂量为宜。(6)距原发瘤背侧0.5cm、1.5cm、2cm处接受不同剂量照射后,1、2、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1cm处的>62Gy组较<55Gy组和55~62Gy组生存率高,且>62Gy组与<55Gy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9)。显示:在距肿瘤背侧1cm处接受>62Gy的剂量为宜。(7)原发瘤头侧0.5cm、1cm、1.5cm、2cm处接受不同剂量照射后,1、2、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 (8)原发瘤脚侧0.5cm、1cm、1.5cm处接受不同剂量照射后,1、2、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2cm处接受>40Gy照射的生存率较接受20~40Gy的高(P=0.045)。显示:在距肿瘤脚侧2cm处的受照剂量不宜低于40Gy。结论:(1)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较为合适的剂量范围为:肿瘤纵隔侧:1cm处需接受60Gy以上的剂量照射,1.5cm处需接受50Gy以上的剂量照射,2cm处接受不低于40Gy的剂量;肺侧:1cm处接受不低于64Gy的剂量,1.5cm处接受不低于60Gy的剂量,2cm处接受不低于42Gy的剂量;前侧:1.5cm处接受60~64Gy照射剂量;背侧:1cm处接受大于62Gy的照射剂量;脚侧:2cm处的受照剂量不低于40Gy。(2)对肿瘤体积<100cm3的患者接受60Gy以上的照射可延长生存期。(3)肿瘤体积>100cm3者不能单纯通过增加剂量来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