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能力,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通过PC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独特的优点,因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单片机毕竟存在着功能简单难于管理的缺点。因而在大多数场合中都是将单片机和IBM-PC机两者联合起来组成通信系统。前者负责对象的控制;后者负责对单片机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以及数据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产生了一个新生命题,即如何解决了两台或两台以上机器之间通信的问题。在功能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或数据采集系统中,通常都使用PC机作为上位机,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通过PC机的RS-232串行接口互相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所以,单片机与PC的双机串行通信成为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PC机与MCS-51系列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应用了单片机89C52与IBM-PC机8250。软件编程都使用了汇编语言。首先利用51单片机(AT89C52)、数据存储器(6264)及5*8矩阵键盘,FM12232B液晶显示,再经过电平转换芯片(MAX232)转换RS232和TTL接口可识别的电平,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利用VBVC编程在PC机上显示所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并实现统计发送和接收时间、按文件格式保存等高级功能。我们将双机串行口相连,但由于PC机与单片机的串口信号的电平不一致,所以必须要进行电平转换,这里我们通过标准的RS-232C接口与单片机连接,采用MAX232芯片实现电平转换。利用单片机中的串行口实现具体的数据通信。要制定合理的通信协议,串行口的软件编程的关键在于通信格式与波特率的设置。在设计中,详细说明各单元电路的结构和功能,各芯片模块的原理、内部结构及使用方法。为了提高系统通信的可靠性,上位机用VB编程,下位机用汇编语言编程。在上位机与下位机开始数据传输之前,采用握手通信的方法。在通信过程中,常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保障每次通信的成功,有了握手信号就大大提高了通信的成功率和系统容错能力,使系统不至于丢失数据。握手成功后,设置握手成功标志位。这样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就可以开始数据传送了。这种握手通信法可以有效的克服各种干扰所造成的数据误传送,使信息交换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软件部分是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的关键,所以在第三章的软件设计的编程里我着重介绍单片机的编程机制。用VB语言编辑人机界面,生成可执行文件,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发送数据,并用软件实现手动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停止位,可以选择自动发送和手动发送,清空接收区的数据,接收数据的保存,以及显示接收发送数据时间等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