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GUO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权是残疾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能有效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观念、教育与环境等方面受到排斥,难以像健全人一样顺利实现就业。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残疾人的就业率维持在45%左右,失业率依旧较高。  本文从社会包容的视角出发,将社会排斥理论、社会包容理论等引入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着重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搜集2012年常州市残疾人人口普查数据,经过整理归纳,了解目前常州市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常州市在政策与实践方面是如何营造包容性就业环境的: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全国以及常州市地方残疾人就业政策,包括集中就业政策、按比例就业政策、灵活就业政策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采用典型调查与访谈法,将庇护就业中的“天喜儿烘焙坊”、“常州市残疾人庇护工场”和自主创业中盲人按摩行业的“刘骑——无极盲人推拿馆”、“张亮——常州绿康推拿所”作为典型进行案例分析;对常州市在无障碍建设与残疾人专职委员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在调查分析研究中发现常州市残疾人就业依旧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福利企业数量减少、残疾人集中就业数量下降;二是庇护工场数量不多、规模难以扩大,接纳残疾人数量有限且工作水平低,就业人员社会融入能力不足;三是自主创业竞争激烈、残疾人自主创业意识有待提高,品牌意识不强。由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法规,开发其人力资本,扩大就业渠道,培养全社会社会包容的观念,鼓励和扶持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代西方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社会,是一个由符号支配、人被符号化的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及信仰由消费意识形态形塑,在消费意识形态背后隐藏的则是资本和权力。因此,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对社会各界如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识是行动的先驱,而海洋意
目前,世界各国竞相上马水库、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或其他规模浩大的工程,与之相应,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移民群体。本研究以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的湖北省柴湖镇的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
发展资金支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都离不开现代金融组织强有力的
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民工在现阶段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时常遭受侵害,因此如何维护民工的权益成为当
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在新旧体制的交锋与摩擦中,弱势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城市就业问题值得关注。面对有限的城市工作岗位,弱势群体内部“外地工”对“本地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