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陕西省及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率,并分析其受忽视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降低儿童忽视发生率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抽取陕西省与重庆市7个县(区)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在校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通过现场填写问卷方式进行集中式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校正,SPSS21.0软件与SAS9.2软件进行分析,不同特征之间忽视率比较采用x2检验,忽视率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忽视率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356份,经数据核查,剔除225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4131份,问卷有效率94.83%。陕西省与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生的总忽视率及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教育忽视率、安全忽视率、社会忽视率分别为55.50%及22.07%、19.17%、16.44%、22.07%、16.23%、16.02%。不同性别间忽视率比较发现:除医疗忽视率女生高于男生外(x2=8.829,P=0.003),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间忽视率比较发现:除教育忽视率外(x2=0.002,P=0.966),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均高于汉族学生(P<0.05);不同家庭类型学生忽视率比较发现:除了社会忽视率(x2=6.192,P=0.185)外,不同家庭类型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学生总忽视率及各类型忽视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与独生子女(P<0.05);除情感忽视率(x2=3.824,p=0.051)及社会忽视率(x2=6.268,p=0.012)外,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均有排行第一学生低于排行第二及以后学生(P<0.05);除教育忽视率(x2父亲=9.416,p=0.052;x2母亲=9.318,p=0.054)及社会忽视率(x2父亲=3.228,p=0.520;x2母亲=6.351,p=0.174)外,不同学生父亲、母亲职业类型的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忽视率随学生父亲、母亲离家时间增长而升高,随学生父亲、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忽视率随父亲、母亲离家时间及文化程度变化的趋势明显(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性别为女生以及父亲较高文化程度是总忽视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9、0.83、0.66),少数民族、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非独生子女以及母亲离家时间较长是总忽视率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9、1.26、1.88、3.37、1.38与1.11)。不同忽视类型忽视率的影响因素各异,父亲、母亲较高文化程度是大部分类型忽视的保护因素,少数民族、母亲离家时间长、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以及留守儿童、排行第二及以上儿童是大部分类型忽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总忽视率及各类型忽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忽视现象较普遍。父母长时间离家以及较低文化程度、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是儿童忽视的高危家庭,需要政府和学者的重点关注。
其他文献
贝贝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她一支漂亮又耐用的笔。贝贝十分喜爱它,谁都不让碰。由此,那支笔骄傲极了,都不把其它笔和自己体内的笔芯放在眼里。这天,贝贝写完作业,就把笔放在书
电灯的发明让现代人在夜晚也能工作和玩乐,然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夜晚暴露在灯光、电视和电脑的明亮光线中,会导致患抑郁症和学习障碍的风险增加。
有着“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建筑博物馆揭晓2015年度最终获奖者名单。共有9名高中生分获三个领域的奖项,其中有3名华裔高中生获奖。决赛选
“小小狐狸海中游,形状美丽似美妞。”你能猜到这谜语打的是什么动物吗?它可是生物界名声在外的神奇物种,浑身柔软、随波逐流。有请水母登场!柔软的活化石水母是一种不属于鱼
斯马特和父亲一起生活在得克萨斯州的一座大山里。这里人烟稀少,一年到头很少能见到什么人。但斯马特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和无聊,因为有父亲时刻陪伴左右,他们还在山坡上种满了
提出假说: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如空气)传播,也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声源的振动引起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