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楞伽四门是《楞伽经》论述之主要思想,经文中明确指出楞伽四门可概括本经之全部内容,乃至一切佛法皆可由其统摄,故又被誉为“《楞伽经》之宗趣”。而楞伽四门之五法又可统摄四门之全部内容,故从分析五法入手,进而说明五法与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关系,又以贯穿整部《楞伽经》之如来藏思想补充之,或可理清经文之主要思想脉络,更有助于在整体的视角下清晰地把握和理解《楞伽经》之要义。故本文主要从五法、三自性、八识、无我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和如来藏思想之关联等方面展开论述。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五法”的基本内容。本文以宋译《楞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主要参照七卷本《楞伽》之相关翻译,提炼出五法的有关思想。首先,详细地介绍五法之相、名、妄想、正智和如如的涵义。其次,在把握其涵义之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五法之相、名、妄想、正智和如如之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五法与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相互关系打下基础。第二,“三自性”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详细分析三自性之缘起自性、妄想自性和成实性,并依据《楞伽经》之相关论述说明其相互关系。其次,依据前之分析说明三自性亦无自性,非实有之法,属修行之基础阶段。最后,根据经文说明三自性与五法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三,“八识”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根据经文详细分析八识之前六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在此基础上,论述八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说明阿赖耶识含藏种子之功能。其次,着重分析第六意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在八识中之地位和作用。最后,依据前面之分析说明五法与八识之间的具体关系。第四,二无我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依经文说明二无我之具体涵义及其内在关系。其次,分析说明人无我破除对相之执着,法无我破除对法之执着,断烦恼与断智障亦属修行之基础阶段。最后,依据前面之分析说明五法与二无我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五,如来藏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分析如来藏之内涵,具体说明如来藏所包含之三层涵义: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和受染污之心识。其次,依据经文说明佛所强调的如来藏实际上是“无我如来之藏”,佛说如来藏只是为开示众生之方便说法,而不同于外道所说之以如来藏为实有之见。最后,分析说明如来藏与五法之间的具体关系,亦间接说明如来藏与楞伽四门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