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Tim Johns首先提出数据驱动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其宗旨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语言使用规律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到目前为止,数据驱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和以纸质材料为基础的。前者主要借助计算机来操作,对学习者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适合水平高的学生,如大学生等;而后者主要借助老师在课前准备好的纸质材料来进行课堂学习,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很低,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如中学生。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掌握准确地道的语言。并且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思考、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There-be句型不仅是存在句中一种普遍的形式,而且是初中英语中重要的知识点。其特殊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不过大多数都是纯理论研究,只有极少数学者从习得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中学生There-be句型习得是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是60名七年级学生,控制组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实验组的学生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将接受数据驱动学习教学,他们将观察教师提前准备的打印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中学生There-be句型习得的影响如何?2.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习得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两大结论。第一,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初学者There-Be句型的习得有促进作用。第二,在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下,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习得There-Be句型的效果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的习得效果要明显优于低分组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