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学习对中学生学习There-Be句型的影响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Tim Johns首先提出数据驱动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其宗旨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语言使用规律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到目前为止,数据驱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和以纸质材料为基础的。前者主要借助计算机来操作,对学习者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适合水平高的学生,如大学生等;而后者主要借助老师在课前准备好的纸质材料来进行课堂学习,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很低,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如中学生。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掌握准确地道的语言。并且能够培养学习者的思考、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There-be句型不仅是存在句中一种普遍的形式,而且是初中英语中重要的知识点。其特殊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不过大多数都是纯理论研究,只有极少数学者从习得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中学生There-be句型习得是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是60名七年级学生,控制组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实验组的学生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将接受数据驱动学习教学,他们将观察教师提前准备的打印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中学生There-be句型习得的影响如何?2.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习得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两大结论。第一,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对初学者There-Be句型的习得有促进作用。第二,在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下,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习得There-Be句型的效果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的习得效果要明显优于低分组的学生。
其他文献
突出效应假定在选择任务下选项的突出特征(安全项目中拯救的生命与所付出的金钱代价两个特征中,拯救生命是突出特征)比在匹配任务下将会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这一效应打破了理性
综合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其共同点是利用网络这个媒体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并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和通讯工具,促进教师的专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育活动展开的首要条件,是教育的题中之义,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从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博客”作为互动平台为师生关系的发展以
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这两种基本认知加工元素与个体在智力测验分数上的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的对象为轻度弱智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试图验证轻度弱智的病源学观点,即轻度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它对以“高效率”的学科知识授受为核心的传统学科教师形象提出强有力的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进入到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价值的多元赋予了每个个体主动选择自己所委身之价值的权利,使得持不同观念的人可以竞相发声,为自己辩护,但同时也带来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名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等,是导致中老年人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运动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
弘扬科学文化,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加强和完善科普志愿者培养机制是重要任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