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会议发表言论,提出教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虽然当今许多国家都在倡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核心素养依然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帮助个体很好的参与社会生活,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尽管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但是目前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却依旧不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考虑到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以及科学史与批判性思维的内在联系,本文尝试利用科学史来渗透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并提出教学建议,试图为一线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参考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师“想做却不会做”的尴尬现状。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及教学现状调查。在结合已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科学史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成都市某中学,随机抽选了7名高一生物教师和21名高一学生进行访谈。同时对高一年级的23个班(除去艺体班)进行课堂观察,总共观察并记录42节课程。通过对访谈和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发现:(1)教师能意识到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却不够;(2)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未能得到全面发展;(3)使用了建模、探究等方法的课堂,能更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全面发展;(4)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利用科学史渗透批判性思维的阻碍之一是缺乏相关参考资料,并且就参考资料的类型来说,更喜欢详尽的教学案例等。其次是以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研究。教学案例分析包括教学片断分析和完整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片断共有八个,其中六个与批判性思维的子技能相关,另外两个与批判性思维倾向相关。目的在于强调如何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某个子技能和两种典型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完整的教学设计有三个,通过对这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概括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给出教学建议。除了提出新型教学模式,本文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的案例分析,同时也给出了教学建议:(1)关注知识内在逻辑;(2)增设“校准”的教学环节;(3)巧用教学方法和策略;(4)增强理论知识学习。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同时也进一步填补生物学教学相关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促进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