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有效性看两位译者汉译Uncle Tom's Cabin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角度对林纾和张培均两位译者所译的两版《黑奴吁天录》进行描述性文本分析,以历史的有效性作为理论依据,从历史有效性的时间延异维度观察意义在空间差异中的流变,考察清末民初和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译本文学样式的变化与意义的传达及其历史性原因,同时论证复译的必要性,认可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译者对翻译文学发展和创作,乃至于人文的启蒙所作的卓越贡献。   阐释学滥觞于古希腊,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阐释学与文学的解读逐渐密不可分。文学在审美和感染力层面所蕴含的抽象意义总是不断地被理解为各种与原意义相似又相异的新意义。在哲学阐释学中,伽达默尔将这一现象认定为认知主体间视域的融合。视域的融合从根本上带有时间的属性,因而历史的有效性是视域融合、意义演变的核心规律。   《黑奴吁天录》以政治小说的面貌第一次出现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林纾与人合译。随后一直未有全译本问世。在新中国第二次翻译高潮中再又同时出现了两个全译本。张培均的译本与林译同名,因异化成分较多,长期以来被翻译文学史忽略,但从该译本的篇幅、注释和序言等各个方面看,张培均的译本亦应得到翻译研究者同等的关注。   本文发现,历史有效性能够作为一般性的哲学基础,解释在林译和张译两个版本的对比中呈现出的差异,尤其是两位译者通过各自独特的文艺思想和政治主张在诗学方面作了怎样的翻译选择,继而对体裁、叙事方式、人物对话等等所作的诠释,都可藉由历史的有效性得到合理圆满的解释。通过对翻译活动的产物,即译本的研究,本文旨在使两位译者对翻译文学和中国文学所作的贡献得到更为直接、深刻的认识,并于文学再创造上获得充分认可,从而提升译者在本国文学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复杂。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介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介词误用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做的研究都是针对介词
董秋斯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和众多的翻译家一样,他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翻译了许多国外名家的文学著作,而且在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批评方面也做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史和文化领域中的瑰宝,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引起广泛共鸣,而近代演出的成功亦证明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甚至西方仍保留着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艺术魅力,具有
根据黑色幽默小说评论家马科斯·舒尔茨的论断,黑色幽默小说发端并发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一论断强调了黑色幽默小说产生所植根的独特社会背景,从而使它超越了普通幽
郑振铎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把他作为翻译家的研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日趋广泛深入,这使得中非关系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议话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势的话语权,西方媒体如何报道中非关系影响着世界人民对中
全球化正在成为中国的发展的显著特征,而会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交流活动,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会展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以北京某
《欲望号街车》(以下简称《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最经典的戏剧作品,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街车》女主人公布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