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作为一项高认知要求的产出技能,涵括了不同的认知子过程,也一直是外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写作者能否写出高质量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编排(Ong,2014)。而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媒介和手段,需要依托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最终指需要指向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其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认知过程提供引导和支持。纵观国内外对于写作活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不同写作类型活动有效性、影响写作活动实施效果因素以及写作活动和其他学习类型活动的影响关系的研究上。对于教材中写作活动的研究较为匮乏,而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教材写作活动的就更为稀有,从而不利于深入、全面的了解教材写作活动设计的特点。因而,本研究拟借助语料库手段,以Flower&Hayes(1981)提出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四套(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写作活动指令语的分析,来探索国内高中英语教材有哪些写作活动设计能为学生的写作认知过程(表征任务环境、生成观念、组织观念和修改复写)提供引导和支持,并在新课标(2017)的视域下,对这些写作活动设计特点进行评价。基于此,提出对教材设计者以及教师相应的启示。研究发现:第一,国内高中英语教材有如下活动设计能为学生的写作认知过程提供引导。在表征任务环境上,有任务设置和创建语境活动。在生成观念环节,有头脑风暴、问答、讨论、辩论、调查以及阅读和听力活动。在组织观念过程,有范文分析、大纲写作、文章发展以及衔接连贯活动。在修改过程上,有自评、互评、复写以及写后交流活动。第二,在新课标(2017)的视域下,教材在为学生的写作认知过程提供引导的写作活动设计上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在创设任务环境方面,教材写作活动设计能提供多话题的任务环境并兼顾实用性来帮助学生进行任务环境表征。但创设任务环境的活动的数量过少且任务环境缺乏语境真实性,不利于写作者全面表征任务环境和激发真实写作动机。二,教材在生成观念方面的写作活动设计具有多样性,能调动学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能提供外部资源支持,来引导和支持学生观念生成的认知过程。三,组织观念阶段的活动设计能兼顾整体和局部组织构思和连贯来引导学生组织观念的写作认知过程,但忽视从整体上对学生语篇意识以及组织策略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有效、自主的组织观念、建构框架。四,修改复写阶段活动具有全程性,但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可参照的操作模式,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对写作成果进行全面反思和评价。基于教材写作活动的设计特点,作者针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教材编写者应从活动的数量和语境创设真实性方面加强写作任务环境的创设,同时加强写作活动中对于语篇意识以及组织策略的培养并在修改阶段给予学生具体化指导。其次,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写作任务完善相关任务语境,根据不同写作任务要求补充相关语篇知识并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组织策略来组织观念,并给予学生明确、可视化、可操作的修改活动指导。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研究能够充实对高中教材写作活动的研究;第二,本研究能为教材设计者改进教材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帮助教师发现教材中写作活动设计的特点,对于教师选择、使用、活化教材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