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酶基因敲除大鼠的研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表型鉴定及分子鉴定,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研究及其新药研发提供一种稳定且经济的模型动物。[方法]1、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的繁育:将前期所获得的尿酸酶基因缺失杂合子大鼠交配繁殖获得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将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的出生数、体重、性别比、寿命、一年以上存活率等指标与野生型SD大鼠进行对比。2、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的表型鉴定:测定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血清及各组织尿酸值、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脂代谢、肾功能,并与野生型SD大鼠进行对比。3、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的分子鉴定:测定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体内尿酸酶活性;通过外显子测序及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确定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体内尿酸酶基因缺失情况;通过表达谱测序测定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各组织中腺苷脱氨酶及黄嘌呤脱氢酶的表达情况。[结果]1、所研制的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已经繁育到第5代,在出生数、活力、饮食情况、性别比、寿命、一年以上存活率等方面与野生型SD大鼠无差异,6周时体重与野生型SD大鼠相比偏轻。2、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血清尿酸值高于野生型SD大鼠,回肠、胰腺、肺、胃、肾上腺中的尿酸值较野生型SD大鼠升高,其他组织尿酸值无差异。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与野生型SD大鼠无差异,脂代谢相关指标与野生型SD大鼠无差异。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肾脏存在轻度损伤。3、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体内无尿酸酶活性;外显子测序显示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体内尿酸酶基因3号外显子缺失;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显示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体内尿酸酶基因2-4号外显子缺失,对应尿酸酶mRNA中71-476号碱基缺失;表达谱测序表明酸酶基因缺失大鼠各组织器官中的Xdh表达量及Ada表达量与野生型SD大鼠无差异。[结论]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构建成功,体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SD大鼠且体内无尿酸酶活性,能够长期存活,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工程计算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微分方程在工程计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有限元是计算微分方程的一种常见的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微分方程,具体模型是非线性p-Laplace问题,该问题最终归结为求解凸能量最小问题。本文首次利用离散Raviart-Thomas混合有限元方法(dRT-MFEM)求解该问题,根据分析需要引入新
成功实施战略是任何组织(包括公共机构)生存的关键。尽管拥有强有力的战略制定流程和政策,但许多组织仍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因为它们缺乏实施战略和采用变革的流程。考虑到战略
(一)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3、6个月BCR-ABL的预后价值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3、6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在疗效监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形成二维或三维网状晶体结构的多孔材料,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孔隙率等良好的物理特性,因而在储氢、气体储存、催化、传感和光电池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OFs比表面积大、具有可修饰调控的均匀孔道,这些孔径一般小于2 nm,是催化活性粒子的理想尺寸,具有稳定纳米金属团簇的能力。因此在其孔道内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既能使金属纳米颗
计算群之间的同态个数是群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利用数论以及群的生成元与生成关系的相关知识,具体计算出了 n阶循环群通过4阶循环群扩张的亚循环群Gn到模群Mpβ的同态个数,以及n阶循环群通过2p(其中p为奇素数)阶循环群扩张的亚循环群Gn,2p到二面体群D2m,该亚循环群Gn,2p到拟二面体群QD2α,该亚循环群Gn,2p到四元数群Qm和该亚循环群Gn,2p到模群Mqβ的同态个数.作为应用,也验
短波红外(SWIR)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矿产勘查研究手段。该技术的核心是依据蚀变矿物中羟基(OH-)、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以及可能存在的水分子等不同粒子对光能吸收而展现出特征光谱带,来确定目标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由于该技术的快速、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蚀变矿物填图工作中,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应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勘查工作已经在冈底斯成矿带被广泛应用,例如西藏
研究背景脓毒症患者常会继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免疫紊乱及肾小管损伤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研究显示NOD(nucleotide binding olig
病毒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其不断变异的特性以及新型未知病毒的出现是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病毒感染机体时,机体中的模式识别受体识
本文对单目标连续跟踪系统进行了研究,尝试将单机跟踪算法扩展到多机连续跟踪的情境中。通过将改进的视角变形技术引入跟踪系统,本文首先实现并改进了两种典型的判别式跟踪算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低龄化的特点,迫切需要建立新方法、开发新技术,研发高效创新药物以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