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士大夫文人画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个性追求,它承载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哲学观念、宇宙观和审美趣味,造就了独特鲜明的中国绘画艺术。 士大夫阶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绘画创作领域并最终促使中国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这一标志体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顾恺之、曹不兴、卫协、陆探微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士大夫画家,同时也出现了宗炳、王微、谢赫等一批文人画理论家。由于士大夫加入绘画两列并提出绘画的相关理论使得文人画得以从民间匠人绘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种类,文人画社会地位同时也得以提高。 这一时期由于老庄玄学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使得士大夫醉心于对“道”的感悟,同时由于“越名教而任自然”精神指导使得士大夫有着不羁、放任的文化性格。士大夫的这种悟“道”与“越名教”的文化性格反映在这一时的绘画作品上则是一种超脱、空灵、通达、玄远的美学气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在绘画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在空间特点上表现为自由视点与开放的空间,同时也已经懂得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在绘画中的实用。在造型特点上广泛使用以线条为主的写实手法同时更重视绘画的以形写神。笔墨意趣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学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中也得以充分的展现。 由于士大夫文人画的兴起和绘画理论的产生使得这一时期的文人画有着鲜明的个性追求,体现在绘画形式上是对气韵与传神的把握,体现在绘画哲学精神上则是对“道”的感悟,而对于文人画终极最求上则体现为对人性自由与解放的向往。 本文首先阐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与士大夫阶层的形成,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研究入手阐释出士大夫成为绘画创作主体的原因和创作动力,阐述玄学、清谈的魏晋风度以及儒、道、佛等哲学思想对士大夫文化性格的影响。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品鉴的的社会风气来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其次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文人画的形式特点入手,去揭示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文人画的美学特点,通过对士大夫的开放式的空间思维、重神轻形的造型特点和对笔墨独有的审美意趣来探索士大夫文人画的美学特征。再次通过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品评去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的哲学观、道德观和对绘画精神本质的终极追求。最后揭示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在美学上追求气韵与传神的审美趣味,在绘画精神上追求“体道”与“思逸”,也就是对“道”的感悟与人性自我放逐的精神本质追求。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精神本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了解士大夫文人画的发生、发展、美学特征、内在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