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智能手机多模GNSS观测数据质量评估及定位算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位置服务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能提供位置信息的智能手机无疑会为大多数人所依赖。目前智能手机用户量最大的为安卓智能手机,全球用户已经突破20亿,且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加。安卓智能手机拥有丰富的定位传感器,但GNSS定位模块使用最广泛。早期安卓智能手机GNSS定位精度仅为4-8m,只能满足一般用户的精度要求,且开发者只能获得安卓手机内部PVT模块输出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但随着谷歌2016年宣布安卓7及以后版本支持GNSS原始观测值输出(包括伪距、载波、多普勒观测值),这使得利用安卓智能手机实现高精度定位成为可能。自此之后,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安卓智能手机的GNSS数据质量及定位算法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大多都仅研究了观测环境良好条件下手机的定位性能,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杂环境下安卓智能手机的GNSS数据质量及定位精度。本文围绕安卓智能手机在不同环境下GNSS数据质量及定位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的工作与结论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GNSS定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利用安卓智能手机获取连续可靠高精度定位的难点。重点阐述了安卓智能手机GNSS模块的架构与GNSS数据获取的接口,GPS/GLONASS/BDS/Galileo/QZSS等系统时间框架的统一方法,以及通过GNSS数据接口获取并生成伪距/载波相位/多普勒观测值的原理和方法。(2)从卫星跟踪数、双频数据可用率、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周跳、观测值噪声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安卓智能手机在不同环境下的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智能手机跟踪到具有双频观测数据的卫星数远少于具有单频观测数据的卫星数,GPS/QZSS、Galileo系统双频数据可用率分别主要受观测到L5、E5a频率卫星数的限制;而L5、E5a频率伪距多路径误差则远小于其他系统频率;各频率观测值信噪比大部分在25-35d BHz之间,且与卫星高度角呈弱相关性,GPS/QZSS L5及Galileo E5a频率信噪比小于相应卫星的L1、E1频率;安卓智能手机载波相位观测值频繁发生周跳,即使在开阔环境下各频率周跳比也都在5%以上;BDS B1/GPS L1/QZSS L1伪距观测值噪声普遍在1.5-1.6m区间;Galileo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噪声基本都在1m以下;GLONSS系统伪距观测值噪声在3-5m之间;不同卫星系统各频率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噪声都在0.095周以下。(3)简要介绍了SPP/PPP单频及双频定位的函数模型、参数估计方法、随机模型及相关误差源的改正模型与方法。同时,也论述了单频/双频观测数据探测周跳的原理及方法。考虑到伪距观测值噪声大,本文研究了载波相位/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载波相位/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SPP定位算法,以及一套适用于智能手机的PPP定位算法。(4)分析了安卓智能手机在不同环境下SPP的定位结果,得到以下结论:采用信噪比定权处理结果优于高度角定权的处理结果;在开阔环境下,载波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可以有效提高SPP定位精度,但在遮挡严重区域效果不大;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在开阔及遮挡环境下都能有效提高SPP定位精度。对于具有双频观测数据的GPS/Galileo/QZSS卫星,GPS/QZSS L5、Galileo E5a频率观测值组合SPP定位精度最高,其次是GPS/QZSS L1、Galileo E1频率观测值组合,最低的是GPS/QZSS L1/L5、Galileo E1/E5a双频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5)分析了安卓智能手机在不同环境下的PPP定位结果。在开阔环境下,参与解算的卫星数越多,PPP收敛的速度越快;但单系统及双系统组合定位的结果显得不稳定;在遮挡严重的环境下,即使是GPS/BDS/GLONASS/Galileo/QZSS系统组合PPP的定位结果也不能收敛。在开阔环境下,GPS/BDS/GLONASS/Galileo/QZSS系统组合的定位精度最高,定位精度可达亚米级;由于双频卫星数少导致GPS/Galileo/QZSS组合系统双频无电离层模型的PPP定位精度低于的单频PPP定位精度,但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双频PPP结果较平稳;在遮挡严重的区域,PPP的定位精度相较于SPP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高精度应用的需求。
其他文献
时间序列预测及交通流量预测是预测方向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序列预测在金融市场价格预测、温度预测、太阳黑子预测等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对于时间序列预测增加了空间相关性。时间序列预测及交通流量预测因为其具有时间相关性,在预测时要求当前时刻的预测结果仅与之前时刻的信息有关,不能涉及之后的时刻,否则会造成信息泄露。因果卷积近来被广泛应用于序列建模任务。它通过
目前,深度学习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内,然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成长以及数据量的飞速发展,串行化的神经网络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是一种结构简单、具备可以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能力等优点的三层前馈型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以及多种预测等领域。但是,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选
苏铁类是一个古老的植物类群,至少在晚古生代就已存在,被誉为活化石。因此,对晚古生代苏铁类植物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将对苏铁植物的起源、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对苏铁类化石的研究多为显示外部形态特征的印痕—压型化石,而保存有内部解剖构造的矿化化石却很少涉及。本文采用醋酸纤维揭膜技术对采自云南曲靖晚二叠世宣威组地层中的一块保存有精美解剖构造的苏铁类茎干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属:水城茎属S
应急撤离系统在国外已经更新迭代,国内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垂直滑道式海上船用应急撤离系统因为其撤离速度快、受到的风载小、可靠性高、非工作状态占用空间小,受到人们青睐。本文针对垂直滑道式海上船用应急撤离系统的人员撤离过程与系统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确立了垂直滑道式海上船用应急撤离系统的整体方案;并且验证大中型邮轮在高海况下的时域、频域响应;在此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推出装置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
刚性机器人在日常生活的使用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自适应能力与人机交互性差,刚性机器人难以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中应用,而柔性执行器凭借自身柔性化特征可弥补这一缺陷,从而使得软体机器人逐渐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新兴事物。伴随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仿生技术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创造软体机器人的技术渐趋成熟。在此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驱动(水压驱动和射流驱动)的水下柔性臂,主要
水下运动目标辐射噪声测量系统的主要用途是测试水下目标辐射的噪声源级、水平指向性,并分析其LOFAR、DEMON谱等辐射噪声特性,为水下目标减振降噪以及声呐探测性能试验提供实测的噪声特性数据。早期的水下目标辐射噪声测量多采用单声压水听器,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实现难度较低。但随着减振降噪技术的发展,水下目标的辐射噪声强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有些水下目标的辐射噪声甚至已经达到与海洋噪声相当的程度,采用传统测
氢电混合动力车在减缓能源短缺、改善环境污染、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双向DC/DC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BDC)是电动车和氢电混合动力车研究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低压侧动力电池与高压侧直流母线之间电压转换和能量传输的载体,是解决混合动力系统电压不匹配问题,节约空间,提高动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人体感知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的开关、控制台指令等方式,使用手臂动作控制设备具有自然、便捷的优点,而基于无线感知的动作识别不需要用户佩戴额外设备,且不受光照声音等环境因素影响,对智能家居、工业生产以及其它特殊领域提供高效服务的意义重大。多普勒雷达作为一种成熟的无线感知设备,以稳定的电磁波频率探测环境中存在的运动信息,让高精度高可靠的人体
海浪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海洋环境自然现象,不同于静态自然景观,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其展现出的形态都具有高度随机的动态效应,而如何建立高仿真性与实时性的海浪模型一直都是计算机虚拟现实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并且随着对海洋认知的不断加深,无论从军事、经济还是科研的角度,课题的重要程度越加地明显。当前对于海浪建模的理论方法主可以要分为基于物理模型的建模、基于几何模型的建模、基于海浪谱的建模以及基于粒
在水下航行器表面敷设柔性蒙皮能显著降低其流体阻力,是提高航行速度和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措施。本文基于柔性表面减阻技术和振动控制理论,构建了一种用于流体减阻的柔性蒙皮结构并完成了其详细设计,同时完成了基于浸入边界法的流固耦合控制方程、数值离散及数值计算,并对柔性蒙皮的减阻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完成了柔性蒙皮的结构设计。从降低流体阻力的设计需要出发,基于柔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