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实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及SPT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1015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2组致敏原(ALK公司)实施皮刺实验。   结果:   1015例患者中有619例对致敏原至少有一组呈现阳性反应(61%),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变应原依次是粉尘螨(75.0%)、屋尘螨(71.1%)、艾蒿(56.2%)、豚草(42.0%)等,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男女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及艾蒿、豚草是主要的的致敏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腹腔置管定期引流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合并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6例合并胸腔积液)采用胸腹腔置管定期引流联合扩容、抗凝等
目的:采用超声方法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的形成情况,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成因以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
研究背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构成的一道扩散屏障,几乎存在于整个脑组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身体其他部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血管炎,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青少年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川崎病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