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探析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迅速增加,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曹雪芹、高鹗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无法比拟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反映了清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及我国的传统文化,折射出了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服饰包括服装、首饰和佩饰三部分,服装的三要素即颜色、质料和款式。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分类法和例证法,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的服饰翻译为例,在文化层面上以服装三要素的色彩、质料和款式以及首饰、佩饰的英译为研究对象,结合中西服饰文化的异同,分析杨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译文进行鉴赏、分析和评论,进而探讨《红楼梦》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翻译中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是客观存在的。笔者认为译者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到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例如直译法、意译法、归化法、异化法和音译法等,最大程度地缩小和化解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把翻译中的损失降至最小。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中服装的三要素色彩、质料和款式以及首饰、佩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原文存在着可译性限度,但是译者通过使用灵活的译法,将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内涵的服饰中的不可译性最大程度地向可译性转化,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本文的研究意义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宣传和传播曹雪芹文化艺术,使《红楼梦》这一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瑰宝被世界上其他民族了解和欣赏,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和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当下意义,通过探讨服饰文化英译的策略和方法,为服饰文化的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向世界译介中国的服饰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其他文献
在近二十年中,随着同伴反馈在许多国家的二语写作课堂上得以实施,其对二语写作的有效性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纵观同伴反馈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同伴反馈的效果,而
尽管对话语标记语没有一致的定义,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解它们所传达的语用含义。以往研究表明,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的语用意义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了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的具体要求 ,阐述了统计与概率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提出了注重学生统计观念培养的措施 ,以及大学数学教育如何适应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体系博大,既有跨全球的地理维度,也有跨千年的历史维度,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必然千头万绪。一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一带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们常用GDP作为宏观经济的量化指标,GDP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反映,理论上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
本文研究CEO或董事长的亲缘关系对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或董事长的亲缘关系能显著提高家族企业的创新水平,而且这种效应随着非家族CEO和董事长持股比例的增加而
玻璃的物理特性的特殊形态让它成为精神或形而上的最佳物态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在其晚年最后鸿篇晦涩巨著《玻璃球游戏》中描绘了他心目
介绍了以 C,C+ +语言为工具 ,在 Pro/E上利用 Pro/Toolkit进行药筒快速建模二次开发的方法 ,并给出了药筒快速建模应用实例
自二十世纪70年代,歧义既作为个性特征又作为认知风格成了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关于歧义容忍度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屡见不鲜。如: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