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腭部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2~5位[1,2],其中腭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口腔癌的10%[3],目前腭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腭部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多位于软硬腭交界处,累及一侧腭大动脉,会对腭骨及上颌骨产生压迫、变形、侵蚀、破坏,单纯摘除容易复发,应扩大切除部分上颌骨及腭骨,虽然肿瘤切除,但造成病人部分牙、上颌骨颌骨及腭骨缺失,形成口腔鼻咽腔相通,导致言语不清,咀嚼吞咽困难等生理功能障碍,并给患者心理带来一定压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修复腭部缺损的方法多种多样,理想的修复方法是术后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和最小的并发症。腭岛状粘骨膜瓣就是一种可靠、有效的修复方式。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临床资料,探讨腭岛状粘骨膜瓣在腭部恶性肿瘤术后腭部贯穿性缺损修复的应用价值,观察腭岛状瓣修复缺损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2006年至2011年间同一手术治疗医师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手术24例。病理为粘液表皮样癌,鳞状细胞癌。肿瘤只侵及一侧腭大动脉,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同时切除侵及的同侧腭大动脉,鼻腔粘膜,切除后腭部形成贯穿性口腔鼻腔瘘缺损,以对侧腭大动脉为血管蒂,制作全腭岛状瓣,背侧人工粘膜覆盖以保护血管,以大于90度旋转岛状瓣修复缺损,暴露的腭骨水平板亦用人工粘膜覆盖,反荷包缝扎,术后五日拆除荷包,术后一周拆除缝线。结果:除一例手术中解剖岛状瓣时损伤腭大动脉,改为粘膜任意瓣手术失败外,其余23例岛状瓣均存活愈合,口腔鼻腔无裂隙,术后4至6周粘膜爬行覆盖全部供瓣区。结论:对于腭部贯穿性缺损,全腭岛状瓣修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实用,易于掌握,腭岛状瓣是修复腭部较小贯穿缺损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