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极地地区具有巨大的经济科考价值以及至关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但极区经线随着纬度升高而快速收敛,导致基于真北方向导航的传统当地水平地理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不再有效。目前,对极区导航的研究大多仅依靠纯数学仿真方法,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运载体在复杂的极区环境中的运动情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由于极区特殊的地磁环境,诸多组合导航手段无法适用。论文以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当地水平面的交线作为新的航向参考,推导了基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地地区具有巨大的经济科考价值以及至关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但极区经线随着纬度升高而快速收敛,导致基于真北方向导航的传统当地水平地理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不再有效。目前,对极区导航的研究大多仅依靠纯数学仿真方法,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运载体在复杂的极区环境中的运动情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由于极区特殊的地磁环境,诸多组合导航手段无法适用。论文以格林尼治子午面与当地水平面的交线作为新的航向参考,推导了基于格网坐标系的惯性导航系统力学编排体系和极区初始对准方法,介绍了纬度增量法的数据转换方案,提出了基于格网坐标系的旋转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真北方向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不再有效、纯数学仿真方法说服力不足及导航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探索极区导航提供新的思路。本课题依托十三五装备发展预研项目—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技术,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格网坐标系,推导了格网惯性导航系统力学编排体系,并以基于当地水平地理坐标系的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结果为参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二者的姿态角、速度及位置误差均在10-2量级内波动,说明了其正确性。此外,结合抗晃动粗对准方法理论,推导了适用于极区的格网初始对准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2)为克服纯数学仿真方法的局限性,利用纬度增量法将低纬度的陀螺和加速度计数据转换到高纬度,分析了数据转换对导航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前后的姿态角误差和速度误差输出均在10-3量级内波动,不影响导航结果,验证了纬度增量法数据转换的有效性,实现了极区导航的半实物仿真验证,增强了极区导航研究的说服力。(3)论文推导了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量测方程,建立了12维的卡尔曼滤波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格网坐标系的旋转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法,探究了该方法在低纬度和极地地区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低纬度下,在7.4h的导航时间内,旋转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的最大定位误差为245m,明显低于纯格网惯性导航结果1010m。又利用纬度增量法对一段低纬度动态数据进行转换,结果表明,在10.5h内,组合导航系统的最大定位误差比格网惯性导航系统结果低360m,证明了基于格网坐标系的旋转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适应性,为探索极区组合导航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星载平台电子侦察技术因侦察范围广、不受国界限制等受到各航天大国的大力发展。目前,各类长航时无人机、战斗机、预警机等在运动过程中,其机载雷达和卫星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也可能被卫星截获而被定位。由于其运动速度快且在三维空间中运动,单个卫星如何实现对空中动目标辐射源的定位与跟踪,是航天电子侦察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侦察灵敏度的同时降低卫星载荷的体积和重量,本文提出利用一个大口径天线联合多个小口径天线构成
水流量标准装置是流量单位量值统一与传递的标准,能完成各种类型流量计检定、校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本研究对水流量标准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运用先进控制技术对流量进行调节,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流量计检定、校准过程自动化,提高标准装置计量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标准装置现有结构,在测试管段中加入电动调节阀,取代原装置中手动调节阀对流量的调节作用。对测试管段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探讨电动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通过得到目标的二维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并且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等特点,使得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ISAR三维重构技术又是ISAR成像领域的一个重要且热门的研究方向。若能对目标进行三维重构,将可以获得目标更丰富的信息,极大的提高目标探测、分类及识别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基于ISAR图像序列的三维重构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第
开放域文本问答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维基百科等语料库,对于给定问题,通过信息检索和文本处理,给出由词语或短句构成的答案,相关技术近年来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基于事实类型问题的开放域文本问答任务进行了研究,概括而言包含两方面的创新点:首先,文本问答系统排序模型通过计算问题与候选段落的相关性得分进行排序,现有模型方法存在两个问题:(1)模型的
太赫兹(Terahertz,THz)雷达优越的多普勒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微动信号的测量研究,而人体生命信号主要包括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是一种常见的典型微动信号。本文以太赫兹频段为背景,探索了人体生命信号的高精度测量算法,为太赫兹频段人体生命信号的测量提供了新思路。首先设计了太赫兹雷达生命信号回波模型和测量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开展了实验,为后续算法分析提供实验数据支撑。之后研究了基于相位测距的生命信号提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作为高精度速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非接触等优势,通过与惯性导航系统组合构成自主导航系统,能够有效抑制误差发散,但精确定位需要对组合系统进行精确标定。鉴于常用的差分GPS和地标辅助标定方法存在成本高、受路段制约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利用GPS时间差分载波相位辅助LDV/INS组合导航系统标定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1、建立了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速误差模型。论文通过研究激光多普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变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仅通过当前的养老服务资源、模式与技术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当前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养老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实时监测体征的可穿戴设备、实时报警的一键呼叫系统、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疗技术等等,这些先进技术为养老服务注入了新的“血液”,老年人坐在家里就可享受到疗养院式的专业服务的
棚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行为,而是一项系统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由于政府作用在棚改全过程当中发挥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动迁难、安置难、保障居民美好生活难、地区可持续发展难等问题。由政府主导背景下的北梁棚改在全过程当中采用三阶段十步骤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系列方法,形成了较好的有效性验证和新的经验。本文提出优化棚改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棚改政策,为了让棚户区居民群众获利而棚改,依靠棚户
本文面向航空武器系统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中卫星导航定位装备计量校准需求,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校准规范,研究了卫星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基本原理及其信号信息模拟方法,进行了卫星导航定位终端校准系统总体设计,编制了计量校准软件,依据卫星导航定位终端计量校准分系统校准测试方法,完成了卫星导航定收终端的定位/测速/授时精度、动态范围、接收灵敏度、开机定位、失锁重捕、功耗等主要技术指标的自动化定量测试
随着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天体物理学、气象材料科学、核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其较高的计算能力要求给计算平台的软硬件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消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已经成为了高性能计算中最普遍的消息传递标准,虽然它有成百上千个系统参数可供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但由于科学应用与运行平台的多